微科普浅谈火针在皮肤科的应用



火针疗法在我国有悠长的历史,随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火针疗法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一些饱受皮肤病困扰的亲们对它格外青睐,下面请跟随我近距离了解一下“火针”,以及它在皮肤科的应用。

火针疗法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即已存在,被名为"燔针"、"大针",至今有数千年的历史。火针临床应用广泛,对多种疾病均有奇效,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火针疗法,是针灸传统疗法之一,是指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后,迅速灼刺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又被称为温通法。

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既有针的刺激又有温热刺激,既能激发经气,调和气血,又能鼓舞正气,排除脓毒,使火热毒邪外散,同时又可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痒。

火针治疗在皮肤科中治疗的范围包括水疱、脓疱、囊肿、结节、以及增生性疾病、瘙痒点、疼痛点等,诸如带状疱疹、痤疮、疮痈、脂溢性角化、神经性皮炎、湿疹,以及扁平疣、寻常疣等疣类疾病,均能发挥神奇功效。

那么,我科常用火针治疗哪些疾病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

疣类疾病

扁平疣:中医称“扁瘊”,多见于青年,好发于颜面、手背。表现为米粒到绿豆大扁平隆起丘疹,表面光滑,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常无自觉症状,偶微痒。

寻常疣:中医称“疣目”,好发于手背、手指,为针头至绿豆大的疣状赘生物,呈半球形或多角形,突出表面,色灰白或污黄,粗糙而坚硬,可发展成乳头状赘生物,多者可达数十个,可呈群集状分布。

掌跖疣:发生于手掌、足底或指(趾)间,为角化性丘疹,中央稍凹,外周有稍带黄色高起的角质环,除去表面角质后可见有小的出血点,凝固后形成小黑点。数目多时可融合成片。

将火针烧至通红,用针尖从疣体顶部刺入达到基底部,四周再用针刺以加强刺激。对于部分顽固难愈或数目较多的疣体,在治疗中可联合其它方法,如修剪、激光、软射线、局部注射、中药外洗等治疗,以加强治疗效果。

火针治疗病毒性皮肤病机制:

①直接作用于皮肤表面,借助火热之力直接达到温通祛寒活血化瘀的目的;

②根据“以热引热”的理论助火以行气血温煦五脏,提高机体自愈力和免疫力;

③根据“火郁发之”的理论借其火力强开外门,使内热火毒之邪直接外泄,以利驱邪外出,使邪有出路,从表而解。

2

痤疮结节、囊肿,毛囊炎

痤疮:俗称粉刺、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以前额、颊、颏部为主。初起为针头大小的毛囊性丘疹,或为白头粉刺,黑头粉刺,因感染而呈红色小丘疹,顶端可出现小脓疱,感染部位较深者可出现紫红色结节、囊肿,严重者甚至破溃形成窦道和瘢痕,影响美观。

毛囊炎: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多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表现为与毛囊一致的炎性小丘疹,周围有红晕,可迅速变为脓疱。

采用火针烧至通红发白,迅速点刺皮损的顶部和基底部或脓头部位,快速出针,使脓血或粉刺样物质尽量排尽,可同时配合红蓝光或半导体治疗。

火针治疗机制:

火针疗法刺激病变部位可以减轻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非特异性防御机能,促进白细胞的增殖并提高其吞噬功能,可迅速使炎症消退,消除疼痛肿胀。3

脂溢性角化

又称“老年斑”,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以头面部、前臂外侧及手背等多见。皮损为单个或多个褐色、黑褐色斑丘疹,表面粗糙呈乳头瘤状,部分可随时间缓慢增大并相互融合成片。

采用中粗火针烧至通红后迅速点刺皮损部位,点刺深度以点至皮损基底部为宜。对于较厚皮损,可同时联合激光治疗,以火针消瘀散结,助气血运行之力,加速表皮细胞代谢,促进坏死物质排出及皮肤再生。

此外,火针具有明显的通络止痛、祛风、除湿、止痒等作用,以此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均可起到较好疗效。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需要注意的是火针刺激强烈,有刺痛,精神过于紧张、饥饿、劳累者,孕妇及年老体弱者,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者、过敏体质、疤痕体质者应慎用或禁用。

………………………………………………

预约挂号专用







































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jbbk/6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