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百科脾脏转移癌
脾脏虽然是一淋巴器官,但恶性肿瘤转移到脾脏远较淋巴结、肺、骨髓为少见。据认为,这种现象是脾脏具有抑制恶性肿瘤转移繁殖的功能。
(一)发病原因
转移性脾肿瘤的原发灶可以是全身各个器官,来自血行播散的以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大肠癌、胃癌、肾癌、子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黑色素瘤较为多见,淋巴途径的以腹腔脏器常见,常伴腹主动脉旁或脾周淋巴结肿大。通常,肿瘤脾转移可作为全身转移的一部分,少数情况下可作为乳腺癌、卵巢癌等原发病灶的惟一继发转移性器官。(二)发病机制
脾脏转移性肿瘤可以发生在脾脏的静脉窦、红髓、白髓和小梁血管等处。镜检呈结节型或弥漫型,大小不等,境界清。大的结节可以伴有液化坏死区。广泛性脾脏转移性肿瘤可以导致脾脏增大,但脾脏轮廓尚能保存。其回声类型常因原发肿瘤来源不同而异,常见的有:
(1)无回声病变:转移灶内部不出现回声,边界清晰,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远侧多无明显增强现象。
(2)低回声病变:内部回声较低,分布一般较均匀。
()高回声病变:形态多呈不规则形,内部回声较高,强弱不一,分布多不均匀。
4)混合回声病变:病灶多以实质回声为主,内部出现不规则的液性暗区,病灶外周可见声晕,后方一般无增强效应或有轻微的回声增强。
6
7
8
9
1,CT脾脏转移性肿瘤CT示脾脏正常大小或轻至中度增大脾脏内有低密度轮廓清或不清的占位病灶其大小和数量不等平扫时CT值平均为25Hu,也可呈囊性改变少数转移灶呈等密度平扫不能发现,而增强后表现为较正常脾实质密度略低的病灶已有报道运用腹腔动脉内缓慢注入造影剂后于门静脉期做CT扫描,显示肝脏或脾脏内有无转移,其显示率较静脉内直接增强为高,能发现直径5~10mm大小的病灶。脾脏转移性肿瘤的病人大多伴有肝脏的转移故在检查时应同时注意肝脏改变。
2,,MRI脾转移性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呈不规则低信号区可单发和多发,边缘清楚T2加权图像上信号强度增高其中有部分病例由于中心坏死含水量增加出现中心性高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由于肿瘤周围水肿也可在瘤周出现高信号而在T1加权图像上水肿和坏死区可在低信号中出现更低信号区如在转移瘤中出现出血,则又可呈高信号脾脏很少单独发生转移往往是同时累及肝脏和淋巴结。
超声方法简便但机器设备和操作者的经验可影响病灶的显示一般直径10mm以上的病灶是可以发现的区别病灶为实质性还是囊性是敏感的。此外超声还能检查腹部其他脏器有无累及如肾上腺肾脏盆腔等。放射性核素仅能显示直径大于20mm的占位病灶且形态显示较差,定性较难MRI对脾脏内占位病灶的显示决定于脾脏和病灶的信号强度,以及是否为弥漫性如果病灶内有液化坏死则水分增加、T2延长,在T2加权图像上产生高信号而在T1加权图像上有时很难发现。顺磁造影剂的应用可以缩短T1使病灶易于显示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依次为超声、CT、MRI和放射性核素上述方法的结合使用可相互弥补提高检出率。
赞赏
长按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庨渶澶氬皯閽?鐧界櫆椋庢不鐤楃殑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jbbk/8043.html
- 上一篇文章: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保胆与切胆的争议与共
- 下一篇文章: 肠道健康日肠癌知识是必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