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丨经典病例142乳腺腺样囊性癌1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46岁。

主诉:右乳肿块4年余,隐痛不适1年。

现病史:患者4年前发现右乳肿块,无乳头溢液、右乳红肿热痛等不适,当时未及时就诊。1年前感右乳隐痛不适,前来就诊。

既往史:无乳腺癌家族病史。

实验室检查:右乳可扪及7*7cm肿块,质地中等,边界不清,无明显压痛,与表皮粘连,表皮无红肿。双侧腋下及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

超声:无。

CT/MRI扫描:行乳腺X线摄影,乳腺B超和MRI检查。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D

该病例乳腺X线图像的CC位和MLO位提示病灶位于右乳中央区,病灶为故AB答案可以排除。仔细观察病灶后缘呈分叶状改变,密度高于周围腺体,故D为最佳答案。

问题2:随后患者行乳腺超声检查(图3)。该病例在已有影像检查基础上,如何进行BI-RADS诊断(单选)

ABI-RADS2

BBI-RADS3

CBI-RADS4

DBI-RADS0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C

该病例乳腺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中占位征象明确,病灶定位在右乳中央区,X线上表现为高密度分叶状肿块,超声上表现为不均质占位,边缘不光整。病灶较大,应建议临床穿刺活检。故答案为C。

问题3:患者随后行乳腺MR增强检查(图4~9),综合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检查表现,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以下哪一项

A恶性分叶状肿瘤

B粘液腺癌

C腺样囊性癌

D浸润性导管癌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C

病理所见:空心针穿刺(右乳)上皮性肿瘤,建议切取/切除、活检+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以明确性质。

石蜡(右乳)腺样囊性癌,肿瘤大小5.5*5*5cm,未见肯定的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腋窝淋巴结17枚,均未见癌转移(0/17)

免疫组化ER(-)PR(-)Her2/Neu(-)CK5/6灶(+)CK14(+)CAM5.2灶(+)E-cad(+)EGFR(+)Ki-67(+)10%(图1-10)

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癌

三、诊断分析思路

1本病例影像学表现的诊断线索

病灶定位:右乳中央区

形态:分叶状肿块,边缘不光整。

影像特征:乳腺X线表现为高密度肿块,边界不清;

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占位,内部回声不均,呈多囊样改变;

乳腺MRI上病灶T1WI等低信号,T2WI较高信号,早期明显强化,内部信号不均并可见中央不强化区。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本病例特点为中年女性,病灶较大,且发现乳腺肿块病程较长,临床上除可扪及肿块外,无明显乳头溢液,红肿热痛、腋窝肿大淋巴结等乳腺相关症状。影像学上,病灶定位明确,为右乳中央区肿块;形态呈不规则分叶状,且超声和MR均提示肿块呈多囊样的改变。MRI增强提示病灶血供较丰富,并且病变在MRI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T2WI为高信号,增强呈边缘向中心的花环样强化,病灶中心强化很晚。综合诊断要点,该病例术前考虑恶性病变,BI-RADS4C。如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开阔诊断思路,从患者病灶大、病程长,且无淋巴结转移的特征分析,应想到可能为特殊或罕见类型乳腺癌,再结合T2WI高信号及MRI增强特征,可想到腺样囊腺癌的诊断。但由于乳腺腺样囊性癌较少见,该病例的诊断难度是很大的。

2鉴别诊断:

(1)分叶状肿瘤:多见于年青女性,以分叶状和多结节融合为主要形态学表现,文献报道分叶状肿瘤在MRI具有一些特征性表现:T1WI呈高信号,提示出血,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囊壁不规则提示坏死。(图11~12)

(2)粘液腺癌:临床上多见于50岁,多呈分叶状形态,乳腺X线上可类似良性肿瘤,MRI上T2WI呈高亮信号且不均匀,增强呈持续性强化、边缘强化为主,DWI呈明显高信号,ADC不减低。(图13~14)

(3)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多见于50岁,T2WI多呈低信号,少数肿瘤因含坏死成分可表现为T2WI稍高信号,肿块较大时淋巴结转移较多见。(图15~16)

病例供稿医院彭卫军/顾雅佳教授

专家点评

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ofbreast,ACCB)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WHO分类归于上皮性肿瘤,具有低度潜能。临床上常表现为无痛性单发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邻近大导管,却少有乳头溢液。

乳腺ACC在病理上与唾液腺ACC相似,肉眼观可见微囊形态,组织学上分为筛孔型(经典),管状-小梁型和实体型。其中以筛孔型最具特征性也最常见,筛状结构又分为富含胶原样物的假性腺腔和含中性黏液的真性腺腔。但不同于唾液腺ACC,乳腺ACC预后通常较好,且邻近结构侵犯(乳头、皮肤、胸大肌)少见,肿瘤切除后原位复发少见,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少见。这也是正确诊断乳腺ACC的意义所在,故目前主张对乳腺ACC进行单纯切除术或肿块切除辅以放射治疗,而不主张进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

乳腺ACC的影像学文献报道较少,回顾本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特征包括分叶状形态伴微囊样改变,T2WI高信号以及MRI增强边缘向中心的花环样强化。这三个影像特征与ACC的病理特点可一一对应。首先,ACC病理上经典的筛状结构可在影像上表现为微囊样改变。再者,组织学上ACC的筛状结构,无论是假性腺腔还是真性腺腔,内部都富含分泌黏液,因此T2WI通常表现为高亮信号,不同于一般乳腺癌的T2WI低信号,这是ACC影像的特征表现之一。第三,由于肿瘤富含基质成分,中心强化通常较晚,加之微囊样形态,典型的ACC在MR增强上可表现为边缘向中心的花环样强化。但由于乳腺ACC发生率较低,对其影像学诊断仍需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才能提高对该类罕少见疾病的诊断水平。

点评专家:医院彭卫军/顾雅佳教授

参考文献:

1.TangW,PengWJ,GuYJ,etal.ImagingManifestationofAdenoidCysticCarcinomaoftheBreast.JComputAssistTomogr,,39(4):-.

2.刘芮,顾雅佳.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及诊治.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35(6),-.

3.杨文涛,张廷璆,沈铭昌等,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1(1),10-13

4.GlazebrookKN,ReynoldsC,SmithRL,etal.Adenoidcysticcarcinomaofthebreast.AJRAmJRoentgenol.May;(5):-6.

快扫码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治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jbbk/8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