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治
本期旅德华人医师协会讲座有幸请来了医院医学影像科的丁玉芹医师和泌尿外科的张健医师,他们带来了关于肾脏占位影像学诊断和泌尿系统结石诊疗专题讲座,同时也为大家科普了泌尿系统疾病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的那些事。
丁玉芹医师开场先介绍了医院和医学影像科室特色,并简介了影像科医生的日常职责和工作性质,比如职业性辐射暴露、影像学检查的原理和适用情况等。随后她正式开始了第一个专题讲座内容。由于肾脏肿瘤在国人中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的趋势且起病隐匿,故精确的影像学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年公布的最新WHO分类中,肾细胞肿瘤多达十几种,而肾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更是高达数十种。结合影像学检查图像,丁医师为我们介绍了透明细胞肾癌、嫌色细胞肾癌、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医生不仅要观察单幅图像的占位形态和信号特点,还要比对不同强化期的信号变化。如此细微的辨识能力让观众对影像科医生的工作日常叹为观止。而在随后的鉴别诊断部分,丁医师更列举了数十种需要与肾癌进行鉴别的疾病,其中很大一部分为良性病变,如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肾脓肿等。丁医师坦承在临床工作中随着年资的增加,诊断也愈加谨慎,同病异征和异病同征的情况数不胜数,所以高年资医生甚至会给出“宁可错杀,不可漏过”的意见来支持外科医生进行更为激进的诊疗方案。
图1.透明细胞肾癌CT平扫、增强、消退期
虽说影像科医生很少第一线接触病患,但丁医师建议影像科工作不能脱离临床,指南更新和学术交流也非常重要。一份好的影像学报告不能过于武断地下结论,因为最终金标准还应该由病理诊断做出,但也不能过于笼统,忽略很多对分期分级有重要意义的描述,额外增加临床医生的工作量。最后,丁医师呼吁影像学检查需要按适用性选择,不能盲目追求高端,也希望医患之间能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共同面对疾患。
紧接而来的第二个专题是由张健医师主讲泌尿系统结石的诊疗。泌尿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全球各国发病率1-13%不等,亚洲国家发病率略低于欧美国家。形成结石的成分有草酸钙、磷酸钙、尿酸和半胱氨酸等,各类结石不同的病因、形态和临床意义见图2[1],在我国各地区人群高发的各类结石见图3[2]。
图2.肾结石类型及相应尿沉渣、危险因素和临床指标
图3.我国各地区人群高发的各类结石
结石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以肾与输尿管结石为常见。临床表现因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异。肾与输尿管结石的典型表现为肾绞痛与血尿,起病突然常为单侧,并向下腹及会阴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程度不同的血尿;膀胱结石主要表现是排尿困难和排尿疼痛。在结石引起绞痛发作以前,病人没有任何感觉,多由于如剧烈运动、劳动、长途乘车等原因诱发。
结石病的影像学诊断非常重要,其中包括B超,KUB+CT平扫,或静脉尿路造影IVU和CTU等,这些检查能提供有关结石的大小、空间位置以及伴随临床表现的信息,甚至能定义结石成分,协助后续保守治疗。在治疗手段中,外科干预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逆行输尿管镜碎石术(RIRS)、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开放手术取石等。张健医师不医院泌尿外科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视频,也分享了自己在多年临床工作中的一些经历和心得。其中,他讲述的由于术中肌松药使用导致结石移位手术失败的故事提醒了在座各位医生,临床上什么都可能发生,年轻医生尤其需要保持谨慎和谦虚的心态,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在最后的科普和问答环节,张健医师也回答了讲座一开始抛出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关于如何预防泌尿系统结石,张医生建议大家每天保持2-3升的摄水量,定期泌尿系统B超和尿常规,多参加运动控制体重。
图4.讲座后合照
参考文献:
1.AmJKidneyDis.;68(6):-
2.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bzl/10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五类人群是肾癌的高危人群
- 下一篇文章: 最新发布版CSCO肾癌诊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