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医学影像基本技能训练



《医技分册》10.医学影像学基本知识10.3医学影像基本技能训练

背题模式

1.妇科B超探测的

答案:

1.体位:最常采用的体位是仰卧位,病人位置较固定,操作方便。2.探测方法和步骤:充分暴露下腹部,涂以耦合剂,探头自耻骨上至剑突下连续行纵向、横向及斜向扫查,不同角度扫查可获得多方位的B超图像。3.正常声像图:(1)子宫:纵切面扫查时,在充盈的膀胱后方见子宫纵切面声像,呈倒置梨形。其位置有3种:前倾前屈位、水平位和后倾后屈位。子宫浆膜层呈光滑的线状回声,浆膜层下为较厚的子宫肌层,呈均质低回声;子宫中部为宫腔和内膜,呈现一强线状及梭状回声,称为宫腔线(图10-39)。横切面扫查,在膀胱后方显示椭圆形的子宫体回声,即双侧输卵管进入子宫的水平切面(图10-40),再向盆腔深处扫查可见圆形的宫颈及宫颈管腔横切面(图10-41)。

(2)卵巢:卵巢呈椭圆形,实质部分呈低回声,有时可见其内的卵泡无回声,位置不固定,一般位于子宫两侧旁,也可位于子宫后方及直肠子宫陷凹内(图10-42)。

4.正常声像图测量:测量子宫大小,即在纵切面测量宫体的长径(宫底外缘至子宫内口的长度)和前后径(图10-43),在横切面测量子宫最大横径(图10-44)。正常子宫宫体长径5~7cm,宽4~5cm,厚2~3cm,三径累加一般15cm。经产妇各径线较大,绝经后子宫萎缩各径线偏小。宫颈长径2.5~3cm,宫颈前后径3cm。在不同切面上可测量卵巢的长径,横径及前后径,正常大小为4cm×3cm×1cm。

2.肾脏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侧卧位:为最常用的探测位,病人被探测侧的手举过头部,必要时可用一枕头垫于对侧腰部,以便操作。2.俯卧位:此法也常用,可用一枕头置于腹侧。对于腰背部软组织较厚者图像常不如侧卧位清晰。3.仰卧位:多作为辅助切面采用,或用于显示肾血管情况。

3.心脏X线摄影的

答案:

1.焦-片距~cm。2.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垂直射入胶片。3.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进行曝光。4.右前斜位曝光前,让病人先吞服1口钡剂,再含1口钡剂,当咽下第2口钡剂后,深吸气后屏气曝光。5.冲洗胶片,摄片满意后方让病人离去。

4.选择性股-脑动脉造影的

答案:

1.严重出血倾向者。2.对碘剂过敏者。3.穿刺部位感染。4.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5.静脉尿路造影的

答案:

1.碘剂过敏试验。2.清洁肠道:检查前1~2日晚口服轻泻剂如双醋酚酊或番泻叶,检查日晨行清洁灌肠。3.造影检查前禁食4~6小时,并限制饮水。检查前排空膀胱。4.准备好造影剂、注射器和皮肤消毒用品。5.向病人说明检查程序、方法、目的和意义,取得病人的合作。

6.颅脑CT扫描的

答案:

1.先天性颅脑发育不全。2.颅脑损伤。3.脑血管病。4.颅内肿瘤。5.颅内感染性疾病。6.髓鞘形成异常和脱髓鞘疾患。

7.静脉尿路造影的

答案:

(一)操作方法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先摄取腹部平片。2.将两个长圆形棉垫分别置于脐下两侧输尿管行程处,并将血压表气囊覆盖其上,用多头带束紧。3.消毒皮肤,穿刺静脉血管,将造影剂注入静脉内,1~3分钟注完。注药中若有反应,给予适当处理。4.将气囊充气加压以阻止造影剂沿输尿管下流,使肾盂肾盏清楚显示。5.于注射造影剂后15分钟和30分钟,各摄双肾区造影片一张。若显影不佳,摄取60分钟、90分钟或分钟延迟照片。6.松压后再摄腹部照片1张,包括双肾、输尿管和膀胱区。如需观察肾下垂,应取站立位摄片。(二)投照技术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准台面中线,应用滤线器。2.双肾区摄片用20cm×25cm(8×10)胶片,中心线对准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相当于第1腰椎水平)垂直射入胶片中心。照片上应包括双肾和输尿管上端,脊柱应居中无偏斜,其上缘平第10胸椎,下缘平第3腰椎,两侧腹侧壁对称。3.松压后全腹部摄片用30cm×38cm(12×15)胶片,中心线对准脐部射入胶片中心。全腹摄片下缘平耻骨联合,包括两侧肾区、输尿管和膀胱区。

8.颅脑MRI检查的

答案:

1.病人仰卧检查床上,上肢置于身体两侧,头部置于线圈头托内,听眦线与床面垂直,头部线圈下端抵住病人的肩部。通过定位灯调整病人头位,使矢状定位光标对准面部中线,轴位定位光标与双眼外眦连线平行,并固定头位不动,进床使病人头部位于磁体中心。2.先行定位像扫描,通过该定位像分别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扫描序列以SE、FSE为主,其他快速扫描序列有GRE和IR等,分别行TWI、TWI。3.增强扫描对比剂为Gd-DTPA,成人剂量为0.1~0.2mmol/kg。4.特殊检查方法有MRA、PWI、DWI、DTI、fMRI、MRS等。

9.胆系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为什么B超检查胆道前需禁食?为了使胆囊胆管内充盈胆汁以便观察胆囊的收缩功能,同时可减少胃肠气体和内容物的干扰。2.B超探查胆囊颈部结石时应注意什么?注意采用右前斜位的方法,有利于结石移动至体部。由于囊壁和结石紧密相接触,其强光团变得不明显,而仅表现为胆囊肿大或颈部有声影。因此,借助脂餐试验,可了解颈部是否阻塞。3.改善肝外胆管超声显像有哪些方法?(1)对常规检查显示不满意者可在检查前3日禁食多渣和易产气食物,检查前1日晚餐仅进流质,睡前给缓泻剂(可用番泻叶5g),检查当日禁早餐。(2)检查时饮水~mL,然后右侧卧位或坐位,使胃十二指肠充盈,并在此部位用力向两侧移动探头,把气体推开以显示下段胆管及胰头,并做胆总管的横切扫查,可较快发现病变。(3)膝胸卧式:用探头反复挤压胆管部位腹壁,可使胆管下段的结石上移而容易显示,也有利于对无声影和弱声影的结石或肿瘤的鉴别诊断。4.为什么超声探查胆道疾患时需同时探查肝脏和胰腺?因为鉴别肝内或肝外梗阻的关键在于肝内胆管是否扩张,因此需仔细检查肝内胆管扩张与否及扩张的程度,在黄疸原因待查时特别重要。一般认为结石性胆道疾病人扩张程度轻,肿瘤性疾病的扩张较明显。除需鉴别肝内外梗阻,尚应确定梗阻部位。如胆总管全段均扩张,病变多在壶腹部及胰头部,此时一定要探测胰腺及胰管的情况,以便确定病变在瓦特壶腹部或胰头部。胆总管下段病变也需探测到胰头背外侧的水平。其他如胆囊癌、胰腺癌常见肝内侵犯转移。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常显著肿大,光点增强,分布欠均匀。5.如何提高B超检查胆囊结石的阳性率?(1)若胆结石太小,可选用高频探头。(2)使声束垂直入射于体表和结石面。(3)选用合适深度的聚焦探头,使结石位于声束的聚焦带内。(4)适当降低增益条件,尤其是结石后方的增益不宜过强。(5)力求使结石的后方区域避开肠襻气体强回声的干扰。(6)可反复改变体位。(7)可做脂餐试验。(8)必要时嘱病人第2日再检查。

10.脊椎和脊髓MRI检查的

答案:

1.脊椎和椎间盘病变:脊椎外伤、脊椎先天性畸形,脊椎肿瘤,脊椎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等。2.脊髓病变:脊髓损伤、脊髓先天性畸形、椎管内肿瘤等。

11.胃及十二指肠气钡双量对比造影的

答案:

1.胃及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和常规钡餐检查有何不同?胃及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是既服钡剂,又充以适量的气体,使形成鲜明的双重对比影像,并在透视下摄取一系列照片,以观察分析照片为主。这种检查方法由于胃腔被充分扩张,黏膜皱襞被展平,故可显示出胃壁的细微结构,发现常规钡餐检查不能发现的病变,特别是早期胃癌的诊断。但是,由于这种检查方法的技术条件要求高,所以只能在常规钡餐检查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选用。2.应用抗胆碱药物时应注意什么?使用前应询问病人有无严重的心脏病、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等病史。如有上述情况者不宜使用山莨菪碱等抗胆碱类药物,可改用胰高糖素2mg肌内注射。3.理想的气钡双重造影照片表现如何?在理想气钡双重造影照片上,其对比影像清晰,无气泡影和肠曲影重叠,胃轮廓线清晰完整,胃充气扩张适度,黏膜皱襞被展平。在展平的黏膜面上,均匀涂布一层薄钡,并显示出纤细的胃小沟,勾画出多边形、圆形、卵圆形或条状稍微隆凸区,其宽度在3mm内,此即胃小区,分布于胃体和胃窦区。胃小沟粗细均匀,宽度不超过1mm。4.气钡双重造影上病变表现如何?(1)早期胃癌:浅表凹陷型切线位上显示胃轮廓线局限性僵直、毛糙或中断,与正常区分界清楚;正位上呈薄钡斑,表面颗粒状凹凸不平,边缘不规则,周围胃小区破坏。隆起型胃癌表面黏附薄层钡剂,勾画出肿块的轮廓不规则,周围胃小区和胃小沟破坏消失。(2)良性溃疡:切线位上呈突出于胃轮廓线外的含气钡龛影,正位上表现为边缘光滑的钡斑,黏膜纠集直达龛影边缘,周围胃小区和胃小沟显示正常。(3)糜烂性胃炎:表现为浅小钡剂凝集区,黏膜水肿增粗,中央可见浓钡点。胃小区和胃小沟部分或全部消失,但胃壁保持柔软。

12.胸部CT扫描的

答案:

1.肺部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部真菌感染等。2.肺肿瘤,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肉瘤、类癌、转移瘤、错构瘤、血管瘤等。3.胸腔及胸膜疾病,如胸膜增厚、胸膜粘连与钙化、间皮瘤、转移瘤、包裹积液、胸腔内游离液体等。4.气管支气管病变,如肺不张、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5.其他疾病,如胸部包虫病、胸部外伤、肺部弥漫性疾病、肺内动静脉畸形等。

13.肝脾CT扫描的

答案:

一般无禁忌证,增强扫描的禁忌证与静脉注射碘造影剂的禁忌证相同。

14.肾脏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向病人说明超声检查无创、安全、可靠,也无须禁食。2.仪器准备:同本章“肝脏疾病B超检查“。

15.产科B超探测的

答案:

1.暴露腹部,包括下腹和耻骨联合上缘。2.探头压力均匀适度,在子宫范围内先纵扫后横扫,应自左至右和自下而上连续性扫查(图10-45)。3.不时侧动探头,寻找宫腔内有无妊娠改变,包括早期妊娠的孕囊、胚芽、原始心脏搏动及中晚期妊娠的胎儿、胎盘及羊水等(图10-46、图10-47)。4.进行产科生物学测量以估测胎龄、胎重,了解胎儿生长发育等。5.注意子宫壁及附件区有无肿物,有无盆腔游离积液。

16.选择性股-脑动脉造影的

答案:

1.颅内血管性病变。2.颅内占位病变。3.颅脑外伤疑有颅内血肿者。4.不明原因蛛网膜下隙出血。5.颅骨、眼眶和颜面部病变。

17.胆系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向病人解释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安全的检查方法。要求禁食8小时以上(小儿禁食5小时),检查前24小时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物如阿托品、利氮素等,以上午空腹检查为宜。2.因横结肠内容物和气体较多而干扰胆囊胆管成像和观察时,可灌肠排便后检查。3.超声检查应在胃镜、X线胃肠和胆系造影后2~3日进行。4.黄疸者需先查肝功能,以便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5.仪器准备:(1)先开启电源及稳压器。(2)待稳压2~5分钟后方打开仪器开关。(3)增益调节可与探测肝脏相似或稍降低,使管壁显示较清晰。调节动态范围在适当的位置上,适当提高远场增益。

18.妇科B超探测的

答案:

1.试述妇科B超检查的价值。通过妇科B超检查可发现有无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畸形、卵巢肿物、盆腔内炎性肿块或脓肿等。2.试述妇科B超检查方法。妇科B超检查方法包括常规超声和经阴道超声。(1)常规超声:这种方法最常见,将B超探头放在下腹部观察盆腔内,重点检查子宫、附件及盆腔的情况。(2)经阴道超声:在超声机上再增加一个探头,套上薄膜,由医师或病人自己将探头伸入阴道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宫颈和子宫内膜。3.妇科常规超声检查前,为什么要让病人饮水?妇科常规超声检查前半小时至1小时需要饮水mL左右,并且要憋尿憋到最大的限度。因为只有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才能将子宫从盆腔深处挤到下腹部,用B超观察到子宫及卵巢。

19.心脏X线摄影的

答案:

1.后前位:病人面向暗盒站立,两足分开与肩齐,身体正中线对准胶片中线。下颌部稍抬高置于暗盒上缘,前胸贴近暗盒。两肘屈曲,手背贴于两髋上部,两肩向前内旋并靠近暗盒。暗盒上缘超出双肩2cm。2.右前斜位:病人面向暗盒斜立,右前胸部贴近暗盒。右肘屈曲内旋,手背置于右髋上部。左臂上举抱头,左胸离开暗盒,使躯干与暗盒呈55°~65°。暗盒上缘超出右肩2.5cm,左、右缘分别包括左前胸和右后胸。3.左前斜位:病人面向暗盒斜立,以左前胸贴近暗盒。左肘屈曲内旋,手背置于左髋上部。右手上举抱头,使躯干与暗盒呈55°~65°,暗盒上缘超出左肩2.5cm,左、右两缘分别包括左后胸和右前胸。4.左侧位:病人侧立位,以左侧贴近暗盒,双臂上举抱头。两足分开,下颌前伸,收腹挺胸,前胸后背与暗盒两侧缘齐平,暗盒上缘超出胸锁关节3cm。

20.颅脑MRI检查的

答案:

1.颅内肿瘤。2.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3.颅内感染、脑变性疾病、脑白质病。4.先天性脑发育畸形。5.颅底、鞍区和颅后窝病变。

21.心脏超声探测的

答案:

1.怎样书写和测量超声心动图的常用数据?观察心脏的大小及活动情况,常用以下测量方法及数据单位。(1)幅度:指心脏上下活动两垂直点的距离(mm),如二尖瓣前叶曲线上DE幅度即为曲线上D点到E点上缘的垂直距离。(2)间期:即曲线前后两点所经历的时间,通常以秒(s)计算。(3)速度:指单位时间内心脏上下活动的距离(mm/s),如EF下降速度。(4)内径:某一腔室的垂直距离为内径(mm),如主动脉内径。(5)厚度:心脏某一实质性结构的上下径(mm),如室间隔的厚度。2.试述超声多普勒检查时各瓣膜口血流速度的正常参考值。目前全国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资料表明,二尖瓣血流速度为0.9(0.6~1.3)m/s,三尖瓣血流速度为0.5(0.3~0.7)m/s,肺动脉瓣血流速度为0.75(0.6~0.9)m/s,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为0.9(0.7~1.1)m/s,主动脉血流速度为1.35(1.0~1.7)m/s。儿童血流稍快。

22.胸部CT扫描的

答案:

(一)普通扫描1.病人仰卧,两臂上举抱头,使胸部正中矢状面与检查床面中线在同一平面上。对于驼背或脊柱强直的病人可采取俯卧位,头转向一侧或下颌朝下,其他同仰卧位。有时为了解胸水的流动性,鉴别包裹性积液或背部肺组织内坠积改变时,可采用俯卧位或其他特殊体位。2.摄胸部正位定位像。3.扫描范围常规应包括肺尖至肺底,如X线胸片上已发现病灶或可疑病灶,可先做全肺扫描,然后针对病灶部位作补充扫描。层厚5~10mm,间隔5~10mm。4.对肺内小病灶或需分析病灶内部结构及边缘性状,可行2~5mm间隔的薄层连续扫描或重叠扫描。(二)增强扫描1.应于静脉团注造影剂后行快速连续扫描。一般用60%复方泛影葡胺或mgl/mL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mL。小儿用量按1.5~2mL/kg计算。2.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基础上进行的,原则上扫描层面应与平扫保持一致。必要时对病变局部位可增加扫描层面。(三)肺部螺旋CT扫描1.自肺尖向下扫至肺底,层厚5~10mm,床速5~10mm/s,在扫描过程中要求病人吸气后屏住呼吸。一般需做两次螺旋CT扫描完成全肺扫描。如用于肺内小结节病变的检查,则应将层厚控制在结节直径大小的一半以内,对病变局部作层厚2~5mm、床速2~5mm/s扫描,用1~2mm的间隔经病灶中心进行重建处理。2.如需做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浓度为mgl/mL优维显或碘海醇或60%复方泛影葡胺,用量为1.5mL/kg体重,注射速度为2~3mL/s。如欲做肺动脉造影,延迟扫描时间为10秒。如欲做主动脉造影,延迟扫描时间为15秒。3.如要鉴别血管变异与淋巴结的部位应做连续扫描或重叠扫描。(四)高分辨率CT(HRCT)扫描1.适用于肺弥漫性病变,如支气管扩张、肺内孤立性小病灶等。一般无禁忌证,当扫描范围内(肺内、纵隔内或胸壁上)有金属异物时,金属伪影将影响图像质量,以致无法做出诊断。2.通常采用×矩阵,~kV,~mAs,1~2mm层厚,骨算法参数重建,尽量用小显示野包括全部肺组织。如果是肺弥漫性病变,用1.5mm层厚,10mm间隔做全肺非连续扫描;或先做全肺常规CT扫描,然后取兴趣区做薄层HRCT扫描。也可取数个代表层面做4~6层薄层扫描,一般取主动脉弓、肺门以及膈上3个平面,代表上、中、下肺野。3.对于肺内小病变和支气管扩张,一般是在全肺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取兴趣区作HRCT薄层扫描。如检查肺内小病变,应将层厚控制在病变直径大小的一半以内,同时应注意适当改变病人体位使病变移到显示野中央部位。照片窗宽、窗位:W~1Hu,L-~-Hu。使用窄窗条件(W~Hu,L-~-Hu)能增强病变与正常肺组织的对比,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使用宽窗(0Hu)可以降低肺实质结构之间的对比度,有利于血管、支气管和空气支气管象的显示。

23.胸部CT扫描的

答案:

1.普通扫描一般无禁忌证,当肺内或胸壁存在金属异物时会影响图像质量和诊断。2.肺部增强扫描的禁忌证与静脉注射碘造影剂的禁忌证相同。

24.选择性股-脑动脉造影的

答案:

1.脑血管造影有哪几种方法?(1)直接血管穿刺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每次穿刺只显示一根血管,椎动脉穿刺的难度大,成功率低,且操作费时,病人痛苦并有一定的危险性。(2)选择性动脉导管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操作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图像清晰,一次插管可完成全脑血管造影。(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始于20世纪80年代,分静脉法和动脉法,后者造影剂用量减少,病人反应轻,避免了动静脉血管影像重叠,使照片质量进一步提高。2.脑由哪些动脉供血?脑由颈动脉系和椎-基动脉系供血,通过前、后交通动脉构成脑底动脉环。(1)颈动脉系:①颈内动脉颅内段(虹吸部)先后发出眼动脉、后交通支和脉络膜前动脉等。②大脑前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其分支有额极支、胼周支和胼缘支。③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外侧和顶部,分支包括豆纹支,额顶升支、顶后支、角回支和颞后支等。(2)椎-基动脉系:①椎动脉颅内分支有小脑后下动脉。②基底动脉的分支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及桥脑支。③大脑后动脉的分支有丘脑穿通支、脉络膜后动脉和枕颞支。

25.胆系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胆囊长径一般不超过9cm,前后径不超过3cm,壁厚不超过3mm。2.左右肝管内径不超过2mm。3.二级以上胆管难以清晰显示。4.肝外胆管上段不超过5mm,下段不超过8mm。

26.胸部CT扫描的

答案:

1.照片应包括肺窗和纵隔窗。窗宽、窗位:肺窗W~0Hu,L-~-Hu;纵隔窗W~Hu,L30~40Hu。2.对肺内小结节或肿块病变,要测其密度及病灶的大小,并标示于图像上一并照片。测量病变大小一般应在肺窗图像上进行。3.要做好病人屏气训练,一般于平静呼吸的吸气末屏气扫描。4.HRCT是作为一种对普通CT扫描的补充方法来使用的,主要用来观察肺内病变,一般不用作增强扫描。

27.产科B超探测的

答案:

1.早孕或盆腔超声扫查时为什么要先充盈膀胱?当膀胱充盈后可达到推开肠管减少气体干扰等目的,同时可利用充盈了的膀胱作为透声窗,使后方显示更清晰。2.B超检查估测早孕孕龄、测量孕囊各径线时为什么要取其内径?由于孕囊壁环状结构较厚,故取其内径较为准确。3.B超检查测量CRL时要注意什么?(1)测量CRL并估算孕龄时,要求重复3次测量,再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2)勿将卵黄囊误认为头臀径的部分,如此CRL测量值会过大。

28.肾脏CT扫描的

答案:

同肝CT扫描。

29.选择性股-脑动脉造影的

答案:

1.透视下插管操作时,透视脚闸应间断开闭曝光。2.导管插入升主动脉勿使过深,防止阻塞冠状动脉开口。导管过度弯曲应及时解除,防止打结。导管软化变形,不仅影响插管成功率,且有折断的危险,应及时更换。3.遵守“-2“法则,即从插管开始操作,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造影剂注射总量不超过mL。4.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病人,造影剂注射压力不可过高,以免损伤动脉内膜引起血管栓塞,促使动脉硬化斑脱落。5.造影完后局部伤口加压包扎,并卧床观察24小时。

30.心脏超声探测的

答案:

涂适量耦合剂于检查部位,探头置于心前区常规探查部位,自内向外,自上到下,逐个肋间隙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图像和了解心脏的全貌。(一)M型超声心动图的基本检查方法1.定点检查:探头固定于某一点,声束方向不变,观察心脏某一径线上各层次的形态及活动情况。如探查心底波群,可观察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及左房和左房后壁活动情况(图10-28~图10-32)。2.滑移探查:探头置于肋间隙,缓慢向一个方向移动,此时声束方向亦有移动,借以观察心脏水平面上各个结构的相互连续关系,如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主动脉后壁与二尖瓣前叶互相移行等情况。(二)B型超声心动图的基本检查方法探头的声束呈扇形切面,一般分纵轴、横轴、心尖四腔心切面探查。1.纵轴切面:扫查轴心一般置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正常图像可以观察到心底部的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前壁、主动脉和主动脉瓣、主动脉后壁、左房和左房后壁。心室部分可以观察到右室前壁、右室、室间隔、左室腔和二尖瓣叶、左室后壁(图10-33)。2.横轴切面:在纵轴切面上将探头顺时针方向转动90°,形成垂直于心脏切面的图形,然后稍微上下移动探头,即可观察到短轴的心底切面、二尖瓣水平切面、乳头肌水平切面及心尖水平切面(图10-34~图10-37)。3.心尖四腔心切面扫查:心尖四腔心切面为心脏纵轴的水平面,扇尖为心尖部,扇弧为心底部,可以观察到左右心室腔、左右心房及二尖瓣、三尖瓣和房室间隔的活动(图10-38)。

31.胸部CT扫描的

答案:

1.CT检查对于胸部哪些疾病诊断有价值?(1)用于胸膜、肺部、纵隔等部位疾病诊断:其中对于胸膜肿瘤、肺部弥漫性疾病、肺癌、纵隔肿块的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2)鉴别包裹性胸腔积液与实性肿块:有助于肺癌的鉴别和确定分期;可发现胸片不能发现的肺部弥漫性间质病变的早期表现;能发现胸片不能发现的转移瘤。(3)鉴别纵隔肿块的性质(如脂肪、囊性、实性及血管性):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别血管性疾病与肿瘤,发现胸片上难以发现的纵隔肿瘤或淋巴结增大。(4)CT对肺门区肿块的鉴别诊断明显优于胸片。2.何谓高分辨率CT?高分辨率CT是指采用薄层厚(1~2mm)扫描及高分辨率算法(骨算法)重建,以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的CT扫描技术。肺部高分辨率CT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突出效果。

32.颅脑CT扫描的

答案:

1.普通扫描(平扫或注射造影剂前扫描):一般无禁忌证,但颅内有金属异物时,可因金属异物伪影影响图像质量,而无法作诊断。2.增强扫描(即注射造影剂后扫描):禁忌证与静脉注射碘造影剂的禁忌证相同。

33.肝脾CT扫描的

答案:

1.除有禁忌证者外,肝脏CT检查应常规作平扫加增强扫描。2.病人屏气要求深度一致,一定要在扫描前反复训练至熟练掌握为止。这对于小病灶作动态增强扫描尤为重要。

34.肾脏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为什么超声探测肾脏时多采用冠状切面?(1)容易探测到肾的上极。(2)声像图显示与传统前后位X线肾盂造影片方位同,易为临床医帅所接受。(3)侧腰部腹壁肌层薄,并可利用肝脾作为声窗,使透声好,图像清晰。2.经背部超声扫查为什么要嘱病人做呼吸动作?经背部纵切时,有时肾上极受肺遮盖而不能显示。呼气时部分病人肺下界上移,可显示肾上腺,而部分病人吸气时肾上极可遮盖更多,需吸气下检查,故选择呼气还是吸气要根据情况来决定。3.肾实质回声和肾窦回声的表现如何?各包括哪些内容?(1)肾实质回声包括肾皮质回声及肾髓质回声(即锥体回声),其回声均较低,且后者更低。(2)肾窦回声包括肾盂、肾盏、血管和脂肪组织等回声,又称为集合系统,通常呈一椭圆形高回声区,位于肾的中央。4.肾集合系统分离前后径超过多少才定为肾盂积水?大量饮水后,膀胱充盈,集合系统的中间可有无回声出现,一般多在1cm以内,不得超过1.5cm,否则可定为肾盂积水。

35.肝脏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右肝最大斜径:不超过12~14cm。以右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缘最大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测量肝脏前后缘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注意需要在胆囊右侧测量。2.肝右叶前后径: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的最大垂直距离,不超过8~10cm。3.左半肝厚度和长度:通过腹主动脉的矢状切面声像图作为测量左肝厚度和长度的标准切面,厚不超过5~6cm,长度不超过5~9cm,两者相加不超过15cm。4.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肝长度:正常平稳呼吸时一般探测不到,深吸气时长达1.5~6.0cm。5.肝尾叶宽度和厚度:通过门静脉左支的斜切面测量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左支之间的距离为尾叶厚度,下腔静脉右侧缘至肝尾叶左端为宽度。宽度不超过4cm,厚不超过2cm。

36.肾脏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冠状切面:将超声扫查线位于腋后线,使声束指向内偏前方,探到肾脏后,再调整位置和声束方向,以获得肾的最长径和肾门为准。一般肾呈豆形,由于肾上极较深略偏后,下极较浅略偏前,且左右肾上极分别被脾、肝所覆盖,故扫查时应注意探头位置(图10-24、图10-25)。2.背部切面:如病人肥胖,其图像不如侧腰部探查清晰,由于肾位于背部肌层深处,上极靠内侧,下极偏外侧,虽易显示肾的形态,但难以显示肾门,同时因上极受肺的遮盖,故需通过呼吸活动的调节才能显示上极。一般左肾中上部前方可见脾静脉和胰尾,而右肾中上部前方为肝或胆囊及下腔静脉,两肾中下部前方均为肠腔(图10-26、图10-27)。3.腹部扫查可借助肝脾作为声窗以显示肾脏,同时可了解肾血管情况。总之,当探测出肾的最大长轴切面后,必须配合对肾的短轴及斜切面扫查,以证实长轴扫查时所获信息。

37.产科B超探测的

答案:

1.未孕成年妇女:宫体长径5~7cm,宽4~5cm,厚2~3cm,三径累加不超过15cm,经产妇各径线稍增大。2.早期妊娠三径线累加应随孕周数增长而加大。3.早期孕龄测量法:孕周=[孕囊平均内径(cm)+2.]/0.7孕囊平均内径=(纵径+横径+前后径)/3一般孕6~12周可测头臀径(CRL)来预测胎龄,孕周=CRL+6.5(图10-48),最好连测3次取平均值。4.测量双顶径、股骨长度、腹围等参数可确定正常发育、发育过长或迟缓等(图10-49~图10-51)。

38.肾脏CT扫描的

答案:

检查前口服2%~3%复方泛影葡胺~mL。(一)普通扫描病人取仰卧位。平静呼吸屏气扫描。扫描范围应包括双侧全肾,常规层厚与间隔均为10mm,小病灶加扫3~5mm薄层。如发现有输尿管病变,应向下扫至盆腔。(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使用的造影剂种类和浓度,主要有两种方式。1.快速团注法:造影剂50~80mL。2.快速滴注法:经肘静脉或足背静脉快速滴注造影剂~mL,可行普通增强扫描或连续动态扫描。(三)照片窗宽、窗位照片窗宽、窗位:W~Hu,L30~40Hu。增强扫描可适当提高窗位至肾实质显示清楚为止。

39.

答案:

肾的大小出入较多,一般各径值男女,左肾右肾,范围为:长10~12cm,宽5~6cm,厚3~4cm。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当肾脏过分巨大或过分缩小才有诊断学意义。

40.胃及十二指肠气钡双量对比造影的

答案:

1.胃肠穿孔。2.肠梗阻。3.胃肠道大出血,病人应于出血停止后2周,大便隐血试验阴性后进行。

41.胃及十二指肠气钡双量对比造影的

答案:

1.检查前10~15分钟肌内注射抗胆碱药物如山莨菪碱10~20mg。2.常规胸腹部透视。3.用温开水10mL送服产气粉3~5g。4.服产气粉后1分钟,嘱病人吞服10~30mL双重造影用硫酸钡混悬液,立即仰卧于摄影台上,旋转3~5圈,或以°摇摆式转动5圈,然后取仰卧位,右侧稍抬高,透视观察气钡充盈分布情况,充气量适度时胃体横径应达7cm,胃泡10cm左右。5.如不符合要求,应增加气钡量并重新旋转病人,达到要求时立即透视下点片,摄取一组不同部位和体位的双重对比照片。6.继续服钡剂60~mL,透视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充盈像,立位或头端抬高60°观察胃底和贲门区,加压下细心寻找胃及十二指肠各段有无小隆起或凹陷病灶及黏膜皱襞情况,发现可疑病灶立即点片。

42.肝脏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先从右锁骨中线第5~6肋间或第4~5肋间开始探测,并确定肝上界的位置,然后沿肋间逐一向下探测,观察每一肋间切面声像图的改变,注意门静脉、肝静脉、肝内外胆管以及胆囊的变化(图10-8~图10-10)。2.右肋缘下纵切观察肝在锁骨中线肋缘下的厚度和长度,并沿肋缘下肝下缘处斜切,观察第1、第2肝门及肝静脉的一系列图像。通过第2肝门显示肝右静脉长轴斜切面图,测量右肝最大斜径,注意需要在胆囊右侧测量(图10-11~图10-13)。3.剑突下观察肝左叶各个纵切面的图像,应尽可能显示左叶肝的上缘,并通过深吸气后进行比较观察。通过腹主动脉矢状面记录左肝长度和厚度,通过下腔静脉矢状面记录尾叶长度(图10-14、图10-15)。4.沿剑突下肝下缘做向上后方向的斜切面,观察肝左叶门静脉的结构,并显示门静脉左支切面,记录尾叶的宽度和厚度(图10-16)。5.沿右肋弓缘将声束指向肩部,嘱病人深呼吸,进行观察比较,常可显示以上各切面中遗漏的区域或病变。6.当发现肝内病灶时,从纵、横、斜各切面图观察并记录,尤需注意肿块与第1、第2肝门的关系。7.应同时观察脾脏有无改变并测其厚度及肋缘下长度,必要时测脾长度和脾静脉宽度(图10-17)。8.同时观察肝门有无肿大淋巴结,有无胸腹腔积液及胆囊有无变化。

43.腰椎X线摄影的

答案:

1.必须掌握腰椎正常解剖和体表定位标志,才能准确投照并摄出可供诊断的腰椎照片。2.照片上应显示第11~12后肋,以便定位。3.腰椎摄片条件高,须使用滤线设备,以提高影像的反衬度和清晰度。4.腰椎损伤病人,摄片时操作应轻柔,尽量少搬动病人,避免加重脊髓和神经的损伤。5.腰椎过度弯曲造成椎体间影像重叠,可利用斜射线或调整体位方法纠正之。

44.肾脏CT扫描的

答案:

肾内肿瘤大多数与正常肾实质呈等密度,故平扫对局部较小占位病变价值不大。增强扫描有利于发现病变和确诊,应作为常规。如发现肾脏形态或位置异常,医师应亲自调节窗宽、窗位观察并照片,避免肾脏或腹膜后脂肪密度病变漏诊。

45.肾脏CT扫描的

答案:

1.何谓多期扫描?根据对比剂在各靶器官的不同增强时段而进行的不同时期的扫描,如肝脏双期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及三期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胰腺的双期扫描(胰腺实质期、门静脉期)等。2.何谓螺旋CT经动脉门静脉造影(spiralCTduringarterialportography,SCTAP)?其成像的生理病理基础是什么?SCTAP是经股动脉插管,将导管置于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经导管注入对比剂并对肝脏行CT扫描。正常肝组织血供主要来自门静脉,而肝肿瘤血供则主要来自肝动脉。行SCTAP时,对比剂不经肝动脉而仅经门静脉属支大量快速回流到门静脉,这样就形成了正常肝组织与肝肿瘤之间的极大的密度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肿瘤病灶的检出率。

46.脊椎和脊髓MRI检查的

答案:

1.颈椎和颈髓MRI检查: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将颈椎线圈置于颈部,使颈部与线圈贴紧,并同定头、颈部位置。嘱病人扫描过程中不可咳嗽、吞咽。矢状面定位光标对准鼻尖与胸骨柄切迹间连线,轴面定位光标对准甲状软骨水平。锁定位置后,进床至磁体内准备扫描。常规行矢状位、横断位扫描,根据需要补充冠状位扫描,成像序列常用FSE、GRE。2.胸椎和胸髓MRI检查: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双臂置于身体两侧,使线圈上端超过双肩。矢状面定位光标对准身体正中线,轴面定位光标对准第4胸椎椎体水平。锁定位置后,进床至磁体内准备扫描。扫描方位和成像序列与颈椎基本相同。3.腰椎和腰髓MRI检查: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使双侧髂骨嵴连线位于线圈中部。矢状面定位光标对准身体正中线,轴面定位光标对准髂骨嵴或稍上方水平。锁定位置后,进床至磁体内准备扫描。扫描方位和成像序列与颈椎基本相同。

47.肝脏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探测肝脏应注意什么?(1)探头应于探测区内连续进行观察,不应点状跳跃式探测。(2)在每一探测切面进行观察时,应将探头进行最大范围的弧形转动,可连续广泛地对肝内结构和病灶进行观察。(3)在肋间斜切探测时,应让病人做缓慢的深呼吸运动,以观察到大部分肝脏,减少盲区,特别是肝上缘近膈区。深呼气比深吸气观察到的肝范围要广泛,注意勿遗漏近膈肌区的小病灶。2.为什么探测肝脏时要同时观察脾脏的变化?因为很多肝脏疾病,如常见的肝硬化、慢性迁延性肝炎、血吸虫肝病等均常有脾大。原发性肝癌常合并肝硬化,探测脾脏有助于鉴别诊断。3.为什么探测肝内占位病变时需记录与第1、第2肝门的关系?对临床估计预后和决定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4.为什么探测肝内占位性病变时,需记录门静脉各分支及主门静脉大小及其内有无癌栓?因为肝癌病人常发生门静脉癌栓,而超声显像较CT检查容易发现,这对估计预后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难以做出诊断的弥漫型肝癌,当发现门静脉有癌栓时,有助于诊断。5.为什么探测肝脏病变时要同时记录有无胸腹腔积液?因为靠膈顶部的肿瘤及肝脓肿容易刺激膈肌产生反应性胸膜炎,而致胸腔积液。肝硬化,肝癌病人常出现腹水,常规探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

48.颅脑CT扫描的

答案:

1.阅读颅脑CT和MRI图像应观察哪些结构?阅读颅脑CT和MRI图像应观察以下结构:①脑实质。②脑室系统。③脑沟、脑裂、脑池。④中线结构。⑤颅骨。⑥头皮。2.简述颅脑疾病CT扫描基本病变表现。(1)脑实质密度改变: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混杂密度。(2)对比增强情况:均匀性强化、不均匀性强化、环形强化、无强化。(3)脑室和蛛网膜下隙改变:占位效应、脑萎缩、脑积水。(4)颅骨骨质改变:骨质破坏、骨质增生、骨折、蝶鞍或内听道扩大等。

49.胃及十二指肠气钡双量对比造影的

答案:

1.检查前禁食禁水4~6小时,使胃排空。2.检查前3日停服高密度药物如铋、碘、钙和铁剂等。

50.心脏超声探测的

答案:

1.病人准备:首先向病人介绍此项检查的方法和目的,以取得病人配合。病人取仰卧位或左侧30°、45°或90°卧位,平稳呼吸。如病人心功能不好,应将其头部抬高,尽量避免心脏移动。如病人肋间隙狭窄,嘱其左臂上抬,以增加肋间隙的宽度。进行胸骨上窝检查时,可取坐位或仰卧位,将病人肩部垫高,使颈部裸露。检查剑突下切面,应让病人双腿弯曲,腹部放松。2.仪器准备:根据仪器的不同型号,按说明书指示先后打开稳压电源,调整探头频率、增益、灰阶、探查深度、聚焦范围、动态范围和心电图等。

51.心脏X线摄影的

答案:

1.心脏摄影条件宜采取高千伏、高毫安和短曝光时间,以减少呼吸及心跳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2.焦-片距~cm,以减少影像的放大失真。3.深吸气后屏气曝光,使膈肌下降,减少心影与膈肌重叠。投照前务必做好呼吸控制的训练。4.右前斜位需行吞钡,观察食管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侧位摄片应取左侧位。5.左、右前斜位的旋转角度应准确,右前斜位45°~55°,左前斜位55°~65°,旋转时应使双足、臀部和胸部一齐转动。

52.静脉尿路造影的

答案:

1.静脉尿路造影有何适应证?(1)泌尿道疾病例如结石、炎症、结核、肿瘤、尿路梗阻和先天性畸形等。(2)肾外伤和肾手术后。(3)肾血管性疾病观察肾脏的显影功能。(4)确定腹膜后肿瘤与肾脏的关系。(5)其他如门静脉高压病人,施行脾肾静脉吻合术前,需了解对侧肾脏功能者。2.静脉尿路造影有何禁忌证?(1)对碘剂过敏或碘代谢功能紊乱者。(2)急性传染病和高热病人。(3)严重心血管和肝脏疾病。(4)急性尿路感染和肾功能严重损害者。酚红试验2小时总排泌量0.10以下者。(5)妊娠及产褥期。3.静脉尿路造影和逆行尿路造影临床应用上有何不同?静脉尿路造影的方法简单,可同时观察肾脏的功能和形态,但在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下,肾脏显影不良或完全不显影,则不能做出诊断。逆行尿路造影需行膀胱镜检查和输尿管插管,其操作比较复杂,病人有一定的痛苦,但尿路显影比静脉尿路造影清楚,且不受肾功能的影响,其缺点是不能观察肾脏的功能。

53.产科B超探测的

答案:

1.一般均为仰卧位。2.下述情况可用侧卧位:①改变胎儿位置。②鉴别孕妇腹内异常无回声区,如游离或包裹性积液、巨大囊肿等。③子宫过大,孕妇难于仰卧者。

54.肝脏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向病人解释超声检查是无损伤、无痛苦、安全的检查方法。对传染性疾病病人需采取相应预防隔离措施(探头消毒、床单更换等)。2.仪器准备:①先开电源及稳压器。②待稳压后方开仪器开关。③将增益调节在适中位置。

55.选择性股-脑动脉造影的

答案:

1.病人准备:①碘剂过敏试验。②禁食4~6小时。③对儿童及不合作病人,术前应给予镇静剂或施行全身麻醉。2.器械准备:①Seldinger穿刺针。②插管用导管和同型号导丝。③血管扩张器。④16号针头、尖手术刀等。3.药品准备:①肝素12U,加入生理盐水mL,一半供冲洗导丝,另一半供导管内注射用。②造影剂。③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使用。

56.心脏X线摄影的

答案:

1.选择适当大小的胶片,一般为30cm×38cm。2.将摄影标记安置在暗盒的适当位置。3.根据病人体质和病变情况调节好千伏、毫安和曝光时间。4.嘱病人除去有金属扣的衣物、敷料和项链等。5.进行呼吸控制训练。

57.胆系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右上腹腹直肌外缘纵切:可显示胆囊纵断面,长轴多向左倾斜,沿该轴附近纵断与横断,能显示胆囊与肝脏和肝门的影像解剖(图10-18、图10-19)。2.右肋缘下斜切:探头向右移动可显示右肝门静脉右支、右肝管和胆囊;向左移动,可见左肝、门静脉左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肝管(图10-20、图10-21)。3.右肋间斜切:一般于第6~9肋间可获得右肝、胆囊以及门脉右支伴行的右肝管直到肝总管的纵断图像。4.右上腹正中旁斜切:为获肝外胆管的纵断图像,往往上段向右斜,下段与脊柱平行或向右曲折,需追踪至胰头(图10-22、图10-23)。5.上腹部横切:可显示胰头背外侧胆总管的横切图像,同时可观察胰头和胰管有无异常,此切面对发现胆总管下段病变十分重要。6.应同时探查肝及胰腺。

58.妇科B超探测的

答案:

妇科B超检查前,必须适当充盈膀胱(要求病人憋尿)。

59.腰椎X线摄影的

答案:

1.腰椎正位(前后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对准台面中线;两髋、膝部屈曲,使腰部贴近台面。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骶椎上部。中心线对准脐上3cm处垂直射入暗盒。病人深吸气后呼出屏气、进行曝光。2.腰椎侧位: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脊柱对准台面中线。两髋、膝部稍弯曲,腰部用棉垫垫平,使脊柱与台面平行,背部与台面垂直。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骶椎上部,中心线和屏气、曝光同腰椎正位。3.腰椎斜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脊柱对台面中线。一侧腰部抬高,膝部弯曲,使躯干与台面呈45°,或用45°角度板垫于腰背部。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骶椎上部。中心线和屏气、曝光同腰椎正位。

60.颅脑MRI检查的

答案:

1.认真阅读申请单,了解检查目的和重点。2.了解病人体内有无金属异物或金属假体,严禁将金属物品特别是铁磁性物体带入检查室内。3.不合作的患儿和病人,应给予镇静药。3个月内的早孕妇女应推迟或取消检查。4.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过程及配合的重要性,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外耳道填塞棉球,以减少噪声的干扰。

61.静脉尿路造影的

答案:

1.巨大腹内肿块或大量腹水病人不能腹部加压时,可倾斜摄影台面使头低约30°,以减慢造影剂下流。2.腹部加压出现迷走神经刺激或下肢供血不足的症状时,应减轻压迫或暂时松压,待症状缓解后再加压。症状严重者作对症处理。3.部分肾盏杯口正位上显示不清影响诊断时,可摄斜位片观察。4.平静呼吸闭气后曝光,摄影条件略高于腹部平片。常规应用滤线器。

62.肝脏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仰卧位:为常规探测体位,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抬至头侧枕上,以使肋间距离加宽,便于置放探头,适合探测肝左、右叶大部分区域(图10-5)。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转体90°,适合探测肝脏右后叶的病变(图10-6)。3.右侧卧位:在显示肝左外叶(尤其在胃肠胀气时)较为有用。4.坐位或半卧位:肝下缘位置偏高,仰卧位探测肋缘下显示不够满意者,取坐位或半卧位配合深吸气后屏气,常可从肋缘下获得较满意的左右肝膈顶部声像图(图10-7)。

63.肾脏CT扫描的

答案:

1.肾脏肿瘤。2.肾脏感染性疾病。3.肾结石和尿路梗阻。4.先天性异常。5.肾移植和术后并发症。6.平扫的适应证主要为肾、输尿管钙化或结石、肾内或肾外出血。

64.胆系疾病B超探测的

答案:

1.仰卧位:为常规探测体位,检查方便,病人舒适,但受胃肠气体干扰多。2.右前斜位:病人向左转体45°是常用的体位。此体位可使肝和胆囊向左下移位,扩大肝胆作为超声窗的利用,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从而提高胆囊颈部及肝外胆管的显示率。3.坐位或站立位:可使肝、胆囊轻度下移,有利于观察胆囊结石移动和胆囊底部病变,同时可提高总胆管下段的显示率。

65.选择性股-脑动脉造影的

答案:

(一)股动脉穿刺1.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下1.5~2cm股动脉搏动强烈处。2.局部皮肤消毒后,以16号针头在穿刺点扎一小孔,并用尖手术刀挑破皮肤。3.将Seldinger穿刺针经切口刺入股动脉,拔出针芯有鲜血喷出时,经穿刺针孔内置入导丝并拔出穿刺针。4.在导丝外导入血管扩张器,扩大针孔后拔出扩张器。5.用肝素盐水纱布拭去导丝外面血液,将导管套在导丝外面送入股动脉内,然后拔出导丝,将盛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导管,注入5mL后,顶住血液向导管内逆流。6.透视下将导管头端送至主动脉弓平面。(二)选择性插管1.无名动脉插管:导管尖端置于升主动脉后,旋转导管使尖端朝上并缓慢回抽,抵达无名动脉开口时,即被血流冲入无名动脉内。2.右颈内动脉插管:无名动脉内导管尖端朝内并向上插至颈4平面,即进入右颈内动脉。3.右椎动脉插管:无名动脉内导管尖端朝外推进至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继而导管尖端旋向后内并向上插入右椎动脉内。4.左颈总动脉插管:返回到主动脉弓内的导管,保持尖端朝上并缓慢回抽至左颈总动脉开口处,即弹入左颈总动脉内。将导管旋内或旋外并向上插可选择左颈内或颈外动脉。5.左椎动脉插管:降主动脉内导管尖端朝外向上插入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再将导管尖端旋内继续向上插至颈4~颈5水平椎动脉内。(三)摄影技术应用高压注射器和快速换片装置,摄取前后位或汤氏位及水平侧位系列血管造影片。

66.腰椎X线摄影的

答案:

1.阅读申请单,了解摄片目的和要求,确定投照部位和位置。2.暗盒置于摄影台上,X线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3.备好滤线器和遮线筒。4.根据病人体质和病变情况调节好千伏、毫安和曝光时间。5.嘱病人除去摄影范围内较厚的衣物以及敷料、膏药等。6.将摄影标志置于暗盒的适当部位,置入滤线器托盘内,使其长轴和台面长轴一致,胶片中线对准台面中线。

67.心脏X线摄影的

答案:

1.肺部与心脏的后前位投照技术有何不同?(1)心脏投照的千伏高,毫安大,曝光时间短,以便清楚地显示心脏的边缘和形状。(2)心脏投照的焦-片距较长(~cm),以减少心影的放大失真。(3)心脏投照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水平,而肺部投照对准第4胸椎平面。2.评定后前位胸片的质量标准是什么?(1)胸锁关节间隙两侧应对称。(2)肩胛骨应投影于两肺野以外。(3)上面4个胸椎体及间隙隐约可见。(4)两侧胸壁与胶片两缘等距,两侧肋膈角包含在照片内。(5)心脏边缘显示清楚。3.各心脏投照位置观察的重点是什么?(1)后前位:可观察心形大小、主动脉弓、肺动脉段和肺血情况。(2)右前斜位:可观察右室和左房大小,食管吞钡显示主动脉弓和左房的压迹。(3)左前斜位:适于观察左室和主动脉形态。(4)左侧位:可观察左、右室和主动脉形态,可代替左、右前斜位。

68.颅脑CT扫描的

答案:

1.头部位置摆正及制动极为重要,对躁动或不合作的病人可用制动带固定。如无效,应请临床医师给予适量的镇静剂或做基础麻醉。如仍难控制活动者,应暂缓检查。2.对急性颅脑外伤、急性脑卒中、先天性颅脑发育不全可只做平扫,对疑有颅内转移性肿瘤、颅内肿瘤术后复查或只有增强扫描才能显示病变的病人可只做增强扫描。一般病人常规先平扫后再作增强扫描。3.为减轻造影剂不良反应,增强扫描前可静注地塞米松10mg。为了提高预防效果,对于个别可疑高危病人可于静脉注入地塞米松前服用氯苯那敏4mg、泼尼松10mg,以加强预防效果。4.对于高危病人(包括肾功能减退、哮喘、荨麻疹、多种药物过敏、糖尿病、失水状态及心脏、肝或肾功能损伤者、60岁以上老年人及l岁以下婴儿等)应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但非离子型造影剂并非绝对安全,故使用时亦应注意观察,不能麻痹大意。

69.胃及十二指肠气钡双量对比造影的

答案:

1.胃及十二指肠肿瘤,尤其是早期胃癌。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炎症。3.胰腺和胆总管下端肿瘤。

70.肝脾CT扫描的

答案:

检查前30分钟口服2%复方泛影葡胺~mL,浓度不宜过高,否则将产生伪影。(一)普通扫描1.常规取仰卧位,双手上举抱头。如有特殊需要可辅以左、右侧卧位或俯卧位,如采用右侧卧位可较好地显示左肝外叶。2.扫腹部正位定位像。3.扫描范围包括全肝,脾脏检查应包括全脾,从肝脏膈顶部至肝下缘为止,甚至包括整个上腹部或全腹部,视病情而定。4.常规层厚10mm,间隔10mm,小病灶宜改用薄层(2~5mm)。(二)增强扫描1.增强扫描的目的和优点:①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病灶。②根据病灶的增强特征鉴别病灶性质。③显示肝内血管解剖。④显示轻度扩张的肝内胆管更为清晰。⑤肝门结构显示更清楚。2.增强扫描方法: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可根据设备情况和病情灵活选用)。(1)快速滴注增强扫描:通常以1mL/s的速度快速滴注60%复方泛影葡胺或mgI/mL优维显(或碘海醇)造影剂~mL。注入造影剂50mL后开始扫描。此法增强效果一般,现已较少使用,但如CT机扫描速度慢,仍较合适。(2)团注非动态增强:注药速度2~3mL/s.总量国人以80~mL为宜,即在40~50秒内将所有造影剂注射完毕。此法适用于扫描范围小或扫描层面不多的病例。如扫描范围大、层面多,可采用改进的方法,即团注与滴注相结合,效果较好。此法需采用CT增强注射器。方法是采用2~3mL/s的注射速度,将前50mL注射完毕即开始扫描,以后改用1mL/s的速度将剩余的30~50mL造影剂注射完毕。(3)团注动态扫描:团注解决了造影剂进入血液和脏器快的问题,动态扫描又同时解决了短时间完成扫描的要求,增强效果较理想。此法又分两种,即进床式动态扫描和同层动态扫描。进床式动态扫描以发现病灶为主要目的,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肝脏;同层动态扫描主要研究病灶的增强特性,即病灶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的增强表现特性,此法最好使用螺旋CT。此外尚有改良式同层动态扫描,适用于1~2cm直径的小病灶。(4)CT血管造影:是将CT与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病灶检出率高,定性较准确。此法又分CT动脉造影(CTA)和经动脉门脉CT血管造影(CTAP)。此法对设备和技术要求均较高。(5)延迟扫描:目的是为了提高肝内小病灶的检出率。方法是在常规增强或动态增强扫描4~6小时后重复作全肝扫描,但一次注射造影剂量必须足够大,可用60%或mgI/mL复方泛影葡胺的造影剂~mL,造影剂碘含量为50~60g。(三)经肝动脉碘化油和乳化碘油注射扫描(碘油CT)有机碘具有趋肿瘤性,将碘油经血管注入病灶可显示病灶,并兼有治疗作用。(四)照片窗宽、窗位照片窗宽、窗位:W~Hu,L40~50Hu。增强扫描窗位可适当提高。

71.肝脾CT扫描的

答案:

1.恶性肿瘤(原发、继发)。2.血管瘤及其他良性占位性病变。3.脓肿、寄生虫病。4.肝、脾弥漫性病变。5.血管病变。6.外伤。7.先天畸形与变异。

72.腰椎X线摄影的

答案:

1.腰椎摄影时.如何利用体表定位标记?(1)剑突平第11胸椎平面。(2)剑突与肚脐连线之中点相当于第1腰椎平面。(3)脐上3cm相当于第3腰椎平面。(4)两侧髂骨嵴连线之中点平第4~5腰椎间隙。(5)髂前上棘连线之中点相当于第2骶椎平面。2.腰椎斜位摄影有何临床应用价值?腰椎斜位摄片上可清楚地显示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及关节面,适于观察腰椎峡部不连和小关节病变。腰椎斜位摄片通常是在腰椎正、侧位摄片基础上进行,且需双侧对比观察。

73.产科B超探测的

答案:

1.早期妊娠(妊娠12周末前)者,检查前2~3小时不排尿,必要时饮水~mL使膀胱中度充盈。2.中晚期妊娠(妊娠13周后至分娩前)者,检查不必充盈膀胱。3.向孕妇解释超声检查的安全性,对胎儿亦无影响。4.仪器选择及准备同“肝脏疾病B超检查“。

74.颅脑CT扫描的

答案:

(一)普通扫描1.横断面扫描:①病人仰卧,头摆正,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检查床正中线在同一平面上,瞳间线与矢状面垂直。②扫头颅侧位定位像。③以听眶上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层厚5~10mm,间隔5~10mm,一般扫9~12层。④对小病灶可做2~5mm层厚的薄层连续扫描或重叠扫描。2.冠状面扫描:①病人仰卧或俯卧,头摆正,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检查床正中线在同一平面上,瞳间线与矢状面垂直,头部尽量后仰或前伸。②扫头颅侧位定位像。③扫描线与听眦线垂直。④层厚和间隔与横断面扫描相同。(二)增强扫描1.对需做增强扫描的病人,应了解其有无过敏史和高危因素,向其说明增强可能出现的问题,征得病人同意,并签署“接受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的志愿书“。2.于造影前3日内做碘过敏试验,静脉注射30%水溶性碘造影剂1mL,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方可做增强扫描。3.对需做增强扫描的病人,应要求空腹,检查前4~6小时禁食。增强扫描所用的造影剂为水溶性碘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前者为60%复方泛影葡胺,后者为mg/mL优维显(或碘海醇、碘帕醇等)。小儿用量按1.5~2mL/kg体重计算,成人一般为60~mL。常规使用静脉团注法,即将预定剂量的高浓度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肘静脉或前臂的静脉,给药后立即进行扫描。(三)照片窗宽、窗位照片窗宽、窗位:W90~Hu、L35~50Hu。

云先生的口袋

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bzl/10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