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愈后还会复发吗



相信很多患者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手术之后也住院化疗过很多次了,出院时医生说肿瘤被控制得很好,病灶切除了,身体各项机能基本恢复正常,病情也基本稳定了,不需要再化疗,但是后续还医院复查,以防复发。这是为什么呢?病灶切除了,相关症状也缓解了,自己感觉已经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了,为什么不算治愈,还要定期复查呢?到底什么样才能叫治愈?对于大部分的肿瘤患者而言,要达到完全治愈百分百不复发,是非常难的。如果仅仅是想达到“临床治愈”,体力状况恢复到与患病之前几乎别无二致是相对简单的。什么是“临床治愈”呢?“临床治愈”是指疾病虽然没有彻底治愈,但是基本症状可以得到控制,不会继续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生活质量也明显提升。肿瘤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相关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提升且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复发,就是“临床治愈”,这个“一定的时间”是5年。一般来说,肿瘤在手术后的2~3年是发生转移、复发的高峰时期,过了3年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复发和转移的几率会逐渐下降,如果能维持5年没有复发也没有转移,这样就是临床治愈了,后续的复发几率也是会进一步下降的。医生要求的定期复查,是保证临床治愈的关键。1.影像学检查正常经过治疗后,检测不到肿瘤细胞的存在,用医学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达到“完全缓解”,临床医师是依据什么东西来判断呢?人体是不透明的,所以,想要直观的看到肿瘤的变化情况,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它就是医生的眼睛,将人体情况清晰的展示出来。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一般建议做CT,医院做CT。为什么?肿瘤和其他疾病不一样,因为肿瘤患者需要多次进行CT检查,最最重要的是肿瘤病灶需要通过前片和现在CT的比较判断肿瘤是否进展。比如,肿瘤大小是否变大,1)原来是3*3cm,现在变成5*5cm,说明病情进展(PD)了,目前的治疗方案耐药了,需要更换新的治疗方案。2)原来肿瘤是3*3cm,现在变成3.3*3.4cm,说明病情稳定SD(目标病灶的半径总和没有增加超过20%),继续使用现在的治疗方案。3)原来肿瘤是3*3cm,现在变成1.3*1.4cm,说明病情缓解PR(目标病灶的半径总和缩小超过30%),继续使用现在的治疗方案。另:如果出现新的病灶,也说明病情进展,需要更换治疗方案。医院用的设备不一样,医院检查,检查机器的不同,对于肿瘤大小难免会有误差。这个不是最重要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可能出现误判。举个例子,肿瘤患者最怕出现新的病灶,因为那意味着病情出现进展,之前的治疗方案可能需要全部更换。现在就有一位肺癌患者(病灶在左肺),医院复查,左肺病灶控制稳定,但是胸部CT提示右肺部有个小结节,大概5mm,不过N次复查都没什么变化。这个时候你突然去医院检查,由于医生不知道你之前的检查结果,很有可能会怀疑你这个结节是转移灶。考虑疾病进展,你之前的治疗方案就需要更换了。如医院检查,在1年前这个肺部结节已经5mm,现在还是5mm,说明这只是一个结节,不是转移灶,就可以避免更换治疗方案的麻烦事了。当然,因为肿瘤的类型不同,影像学检查不仅仅局限于CT,像B超、X线摄片、磁共振、PET-CT、E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都是帮助医生捕获肿瘤蛛丝马迹的火眼金睛。影像学的检查正常或没有发现新的病灶,以及以前出现的结节稳定,没有增多或变大,可视为正常。2.实验室检查正常l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常规:主要项目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总数及(DC)分类;此外还有(pt)血小板计数可反映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情况,有助于观察化疗后患者身体变化情况。尿常规:主要项目包括尿的颜色,尿的酸碱性(PH值),尿的比重及蛋白定性和镜检测定尿的沉渣计数。其主要内容有:镜检尿中的白细胞、脓细胞和红细胞(正常红细胞、皱皮红细胞、及影细胞)上皮细胞、复粒细胞及其它精子。以及在病理情况下各种管型相似物质。对于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来说,复查尿常规是必需的。大便常规:主要项目包括大便颜色,硬度粘液度。大便常规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来说,也是必需的。当然,在一些特殊药物使用期间,比如抗血管新生药物使用期间,复查粪常规可以帮助发现早期的消化道出血。l肿瘤指标/肿瘤标志物(CEA、AFP、NSE等)正常CEA(癌胚抗原)与CEA相关的癌症种类非常多,包括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肺癌/支气管癌、胆管/胆囊癌、宫颈癌、甲状腺癌……AFP(甲胎蛋白)AFP虽然也可以在多种肿瘤中表现出较高浓度,但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疗效检测。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NSE是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如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髓质癌和小细胞肺癌(70%升高),目前,NSE已作为小细胞肺癌重要标志物之一。PS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会在出现前列腺癌时明显升高,对早期无症状前列腺癌的诊断很有意义。但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等良性病变也可能导致PSA水平升高,当良性病变解决后,PSA会逐渐趋于正常值。此外,肛门指检也可能使PSA升高。CA类癌抗原(CA、CA19-9、CA15-3、CA72-4等)CA:常用于帮助诊断卵巢癌,尤其是卵巢上皮癌。在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也可能出现异常。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大量研究证明CA19-9浓度与这些肿瘤大小有关,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U/m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肿瘤复发很常见。因此在肿瘤得到治愈或已被控制后一定要重视预防再次复发?怎样才能预防或减少肿瘤的复发呢?1、消除或避免促使肿瘤复发的各种因素,积极治疗与肿瘤相关的慢性疾病。引起肿瘤的各种理化因素及生物致癌因素仍可诱使肿瘤复发所以应尽量消除和避免。对于一些内在因素也应特别注意。如患过乳腺癌的育龄妇女需绝对避孕以免怀孕促使乳腺癌复发。所有肿瘤病人都应注意保持心情愉快,精神放松,避免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和不良刺激。2、加强身体素质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也是有效预防肿瘤复发的重要环节。在肿瘤治愈后的康复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适合病人的锻炼运动,如气功、太极拳、慢跑等。其作用在于促进病人全身功能的恢复,调动全身积极因素,增强抗病能力,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3、要重视进行定期或经常复查。这是预防复发失败后最重要的补救措施,也是所有肿瘤病人治愈后应该注意的一点。复查包括医院的定期检查。尽管复发的肿瘤比原发的肿瘤在治疗上更为困难,但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复发肿瘤也是可以治愈的。综上所述,只要以上的种种、条条都正常,且保持5年不复发,那就是“临床治愈”了。但是,达到”临床治愈”后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事情不是绝对的,有极少数患者术后7-8年还有复发转移的。所以5年后一般建议1年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胸腹部CT,必要时行PET-CT检查。另外乳腺癌是个例外,乳腺癌复发的时间趋势呈现为双峰。第一个复发高峰是在术后两年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9.5年左右,这与通常的认识有偏差,乳腺癌这样预后较好的癌症,生存率在不断提高,但长期如10年左右的复发风险仍然很高。因此乳腺癌通常会把10年生存率、10年治愈率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总的来说,要想治愈肿瘤,对于大部分的患者,能做的就是:如果正在接受治疗,要积极配合、多与主治医生沟通;如果已经实现完全缓解,要预防肿瘤复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戒烟多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限制高脂肪、淀粉或糖类食品的摄入量限制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限制含糖饮料摄取限制酒精摄入不要盲目使用保健品来预防癌症保持心态乐观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bzl/1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