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肝胆胰肿瘤MDT例会简讯
年03月15日(周一)12:00-13:00,医院普外科肝胆胰MDT团队举办了肝胆胰肿瘤多学科讨论(HBPTumorboard)。普外科龚伟主任、王雪峰主任、王健东主任、周学平副主任、黑振宇副主任、吴向嵩副主任、庄鹏远副主任、邱明科副主任、周迪医生、翁昊医生、李怀峰医生、叶园园医生、GCP中心沈伟主任、影像科任刚主任、肿瘤科周晴副主任、消化内科颜士岩副主任、核医学科陈素芸副主任进行了讨论,普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等科室的进修医生及规培住院医生参加了学习。
会议共对5例复杂肝胆胰肿瘤病例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从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术前评估、新辅助化疗、手术方式、术后治疗、晚期治疗以及临床研究热点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广泛的讨论,为每例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方案。病例1:胰头囊性病变1例患者,男,65岁。主诉:腰背部隐痛7月余。否认腹痛、黄疸、发热、消瘦。合并高血压,既往前列腺癌手术史,否认胰腺炎病史。肝肾功能、CA、CEA正常范围内。腹部CT示:胰头钩突形态变异,胰头颈部多发囊性灶(5.7cm),IPMN考虑;胰腺萎缩;胰管扩张。腹部增强MRI示:胰头-钩突部T1相多发分隔低信号,相应位置T2相高信号,主胰管扩张,胰腺萎缩,主胰管似与胰头-钩突部病灶相通。超声胃镜示:乳头开口未见异常,未见粘液流出,胰头-钩突囊实性团块,3.3×3.0cm,分隔样囊腔,最大1.0cm,囊腔间中等回声实性回声组织,回声尚均匀,主胰管似与囊腔相通,囊性病灶内未见“壁结节”等异常结构,上游主胰管直径0.5cm,胆总管直径0.7cm,未见胰头-钩突周围淋巴结肿大。MDT意见:该病例既往无胰腺炎病史,此次发现胰头钩突部多发囊性病灶,直径5.7cm,从影像学特点考虑胰头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可能性大,患者目前主胰管扩张、胰腺萎缩,建议择期手术治疗。病例2:胆囊占位1例
患者,男,63岁。主诉:右上腹隐痛不适1月余。无发热、黄疸、便血、呕吐等。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既往脑梗塞病史。实验室检查示:Hbg/L,白蛋白35.6g/L;CA:51U/mL,神经元烯醇化酶:36.7ng/mL。上腹部增强CT示:胆囊壁厚,胆囊内见结石影,胆囊底部可见长约1.5cm不规则增厚;肝右叶胆管扩张,肝右叶包膜下小低密度灶;CTA示肝动脉变异起自肠系膜上动脉。PET/CT:胆囊肿块,FDG摄取增高,考虑胆囊癌并侵犯相邻肝实质。
MDT意见:该患者中年男性,结合现有资料,临床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cT3N0M0,ⅢA),评估为可切除胆囊癌,尚无证据表明新辅助放化疗可获益,拟限期行根治手术。其余讨论病例还包括:
病例3:胰腺癌术后肝门淋巴结复发1例
MDT意见:该患者为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术后曾接受FOlFIRINOX辅助化疗,免疫组化提示Ki67(80%+),Her2(++),建议肿瘤科TF方案化疗+赫赛汀靶向治疗。病例4: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局部复发1例MDT意见:该患者为平滑肌肉瘤术后多次复发,年曾于我科行腹腔粘连松解+肝尾状叶切除+右肾上腺切除+肝后下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桥接术。此次复发位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前方,外科治疗难度较大,可考虑局部放疗联合TKI类抑制剂靶向治疗。病例5:胰胃间隙占位1例MDT意见:该患者因慢性腹痛入院,外院超声提示胰腺颈部占位,我院增强CT见胰胃间隙占位,完善PET/CT后考虑胃窦恶性肿瘤致淋巴结转移可能。拟进一步完善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是由多学科专家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优化治疗流程,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医院普外科龚伟主任近来大力推动肝胆胰肿瘤MDT协作小组,联合了普外科肝胆胰专科、肿瘤科、消化内科、介入科、影像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疼痛科等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了多期肝胆胰肿瘤的多学科联合诊治,为肿瘤患者提出最优化的诊疗方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协同GCP中心,大力开展肝胆胰肿瘤的临床实验和研究,推动肝胆胰肿瘤的治疗进展。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bzl/13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生得癌拒绝化疗,多活30年,无偿公开5
- 下一篇文章: 奔走相告就在下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