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肠梗阻,竟是瘦弱惹的祸



初次听闻“小老太太疝”您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小老太太疝”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状有哪些?需要手术吗?……

带着这些疑问,医院普外科朱峰主任来给我们科普一下吧。

年7月的一天,医院的急诊收治了一个73岁的老太太,体重只有70斤,从体型上看,这是一个标准的“小老太太”,家里人说,医院,是因为小肚子疼了2天,而且这2天没有解大便,疼的越来越厉害,肚子也胀,一直在吐,胆汁都吐出来了。急诊科的医生经过仔细问诊和查体后,考虑老太太很有可能得了“肠梗阻”,也就是说肠子被堵住了,导致整个胃肠道不通畅。随后的腹部CT也证实了急诊科医生的判断。为了得到更专业的治疗,急诊科医生请来普外科医生会诊后,老太太住进了普外科。

不同寻常的肠梗阻

肠梗阻常见的原因有两种:1.做过腹部手术的病人,术后腹腔容易粘连,引起肠梗阻;2.老年人比较常见的比如长期便秘导致粪便阻塞肠管,或者是肠管长了肿瘤阻塞了肠管。

少见的原因:腹腔内疝,也就是说一段小肠掉入正常或者异常的腹腔内孔道,卡住了引起小肠梗阻。腹腔内的正常的孔道,比如裂孔、隐窝、陷窝等。

朱峰主任仔细了询问了老太太的一些情况,家里人说,老太太平时身体状况一般,以前没有做过手术,也没有便秘的问题,但是幼年误吸后导致左肺没有功能。随后朱主任对老太太进行细致的检查,发现老太太不仅仅有左下腹压痛,还有左下肢和膝盖内侧疼痛,这和常见肠梗阻的表现明显不同。

同时通过反复阅读老太太腹部CT,结合多年普外科疑难病例诊疗经验,朱峰主任敏锐的发觉老太太得了一种罕见的“闭孔疝”的疾病。该疝以年老"瘦小(弱)"多产的女性多见,故又被戏称为“小老太太疝”。

不多见的“闭孔疝”

那么,什么又是闭孔疝呢?

闭孔疝是腹腔内疝的一种,是指腹腔或腹膜外器官或组织掉入了闭孔管。临床较罕见,在贫困和欠发达地区的发病率要高于富裕和发达地区,亚洲要高于欧洲。闭孔疝以腹痛、小肠梗阻和(或)单侧大腿和膝盖内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缺乏像其他腹壁疝一样的特异性症状和外部包块。闭孔疝多发于右侧,而该病例发生于左侧就更为罕见了。老年女性、高龄或瘦弱者,尤其有多次妊娠史和合并子宫脱垂病史者出现不明原因急性肠梗阻时需警惕此病。大多数医师不熟悉本病。因此难以作出准确诊断,导致医院,误诊率高,并因此延误手术治疗。

因为闭孔管狭窄,周围组织坚韧,肠子掉进去以后很容易卡住,导致肠子缺血坏死,故一经确诊应尽快行手术治疗。手术中需要全面地探查腹腔,注意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若发现肠坏死时需行坏死肠管切除及肠管吻合术。关于闭孔疝的修补手术,既可以直接缝合关闭闭孔口,也可以通过用补片堵住闭孔口。

诊断明确,需要立即手术!

老太太诊断“闭孔疝”已经明确,争分夺秒!急诊手术开始准备!朱主任分别与手术室、麻醉科、输血科等联系,为手术做好方案、人员、物资等的一切准备。

但是对于麻醉医生来说,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选择什么麻醉方式呢?全麻还是半身麻醉?全麻,风险太大!老年人本来就存在着心肺功能差的问题,如果接受全身麻醉手术,对麻醉耐受差,容易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等麻醉相关风险,死亡率高。更何况老太太只有一侧肺,肺功能很差,手术中随时有心跳呼吸骤停的可能;半身麻醉,麻醉风险小一些,但是老太太病情重,炎症反应导致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不好,仅仅靠半身麻醉无法完成手术。面对困难,麻醉科没有回避,迎难而上,为了更好的为手术保驾护航,决定采用全身麻醉。并且在术前进行详细评估,简短的病例讨论,制定详细的麻醉方案,把可能出现的危急情况做出应急预案,确保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对于手术团队来说,难题同样存在:老太太营养状况及体质差,术后很有可能出现手术后切口长不好,甚至肠子吻合口长不好,引起肠漏;发病时间长,肠子很有可能出现了坏死,如果合并腹腔的感染,对老太太的打击是致命的,死亡率很高!

虽然这种危重病人的急诊手术也给手术室团队带来了挑战,但平日里训练有素的她们不仅提前制定好应急预案,同时也在第一时间做了紧急而有效的处理。

精湛手术技术,为患者开辟生命通道

朱峰主任在术中证实发现部分小肠掉入了左侧闭孔管,而且卡在里面。朱主任小心翼翼拉出掉进去的肠管,发现这部分肠管已经缺血坏死。快速找到病变部位—准确判断肠管的活力—切除坏死肠管—吻合健康肠管,几番精密操作后,手术快速、顺利的结束,仅仅耗时90分钟。

术中麻醉医生全方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指征,恰到好处实施镇痛镇静,并维持着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保障手术顺利进行。老太太的术后血压稳定、心率平稳、血气分析指标良好。

不常见的“小老太太疝”,却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不容小觑!

有的患者得了“闭孔疝”,没有明显的腹痛,只是表现为腿疼,以为是天冷关节炎犯了,自己在家贴膏药,不见好转,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后酿成大祸。

因此,对于年老消瘦的不明原因的肠梗阻患者,医院就诊,进行盆腔CT检查,这样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减少误诊率、减轻肠道坏死、减少肠切除率,从而降低死亡率。

专家介绍

朱峰

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胰腺癌学组委员。南京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肝脏专业组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才,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具有人体DCD肝脏移植资质。有高超的腔镜手术技巧,倡导腹部手术后的快速康复(FTS)和微创理念.擅长各类腔镜及开放肝癌、胰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胆囊癌及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肝硬化巨脾,甲状腺癌手术,微创保胆取石及疝气手术。

曾经获得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奖3项。曾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项目“移植器官慢性失功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市级科研项目5项。曾在《AmJSurg》、《HBPDINT》、《WorldJGastroenterol》、《WorldJSurgOncol》、《IndianJsurg》、《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华胰腺病杂志》、《中国科学C辑》、《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主编:董玲

供稿:朱峰、陈欣(普外科)

编辑:聂晶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觉得好看点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bzl/14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