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为假性息肉
如果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或者短期内增大明显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普外二科主任 许洪斌
3.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10%)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主要靠b超检测,必要时加做增强ct检测癌性息肉的b超特征为:大于1厘米,单发,多位于胆囊颈部,约有50%伴有胆囊结石,病变回声强度以中低回声为主一旦怀疑此类病变时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
2.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40%)又称为真性息肉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因此,这类病变应该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责任编辑:苏晓林 投稿邮箱:网上胆囊癌能治吗投稿
对于小于1厘米的息肉,可以不做任何治疗,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以监测胆囊息肉大小的动态变化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对于接近或者超过1厘米的息肉,建议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最后视术中息肉的病理性质而决定胆囊的去与留这样就能最大可能地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
1.胆固醇性息肉(占50%)又称为假性息肉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道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厘米以内,多发,位于胆囊体部如果胆囊功能良好,可以每3~6个月定期复查b超,观察其大小变化
事实上,胆囊息肉是胆囊癌前病变生长在胆囊黏膜上的一个赘生物,好比皮肤上长的“瘊子”大多数胆囊息肉既没有症状也不会影响胆囊功能,发生癌变的几率也很小,85%是通过例行体检中超声发现的按性质分类,胆囊息肉主要有以下三类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假性息肉是不会癌变的,可以观察;而真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建议将胆囊切除,这样就可以减少胆囊癌的发生由于影像检查有时无法确认胆囊息肉类型,因此胆囊的大小就成为指导治疗的主要依据
“你的胆囊里有个息肉......”如果在体检时听到医生这么说,你马上就会担心,它会不会变大、是否可能癌变?
请问专家为什么一喝酒身上就出白斑呢变冷的天气容易凌晨中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bzl/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腹痛:腹痛是胆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 下一篇文章: 对于胆囊结石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