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进展甲状腺未分化癌对依维莫司敏感



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及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研究了一名57岁女性的转移性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接受依维莫司(everolimus)治疗耐药前后体细胞突变。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年10月9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甲状腺癌,通常在5个月内致命。不过,在接受依维莫司(everolimus)治疗后,这位患者在18个月内几乎完全缓解,但随后还是出现了耐药。

图1:组织学检查及电脑断层(CT)在转移性未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扫描

通过对治疗前的肿瘤和耐药后的肿瘤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研究人员在治疗前肿瘤的TSC2中发现了一个无义突变,TSC2是mTOR的负调控因子。这个突变可以解释患者对依维莫司(mTOR抑制剂)的响应。同时,他们又在耐药肿瘤中发现了一个mTOR突变,这导致患者对mTOR抑制剂的耐受。这两个突变均为未知突变,或与引起癌症患者对药物的敏感以及后续的耐药有关。

研究人员报道,治疗前肿瘤在TSC2中含有一个无义突变。这个截断的突变使蛋白质失活,反过来激活mTOR通路。他们称,这使得有些癌症对mTOR抑制敏感,不过这种突变之前在甲状腺癌中未报道过。他们还发现了一个TP53突变和一个FLCN的移码突变,这个肿瘤抑制基因也参与了TSC2和mTOR信号。除了这些突变,耐药肿瘤还含有一个mTOR突变。

他们表示,这种mTOR突变位于FRB(FKBP-雷帕霉素结合)结构域,之前并没有与耐受依维莫司相关联,也未曾在患者身上发现。不过,同源突变在裂殖酵母上报道过。带有突变的mTOR酵母同源蛋白无法与FKBP-雷帕霉素相结合。这表明人类的mTOR突变可能通过阻止结合而引起对mTOR抑制的耐受。

研究人员在细胞系中发现情况确实如此。与表达野生型mTOR的肾脏细胞相比,表达突变mTOR的细胞对雷帕霉素更加耐受。这两种细胞所表达的磷酸化S6K1水平相似,这是mTOR的一个下游靶点。然而,在雷帕霉素处理后,只有表达突变mTOR的细胞仍有磷酸化S6K1。

研究人员推测,这种mTOR突变仍可能对直接的mTOR激酶抑制剂敏感。在细胞中,他们发现的确如此。在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一种新的mTOR激酶抑制剂正进入临床试验,而这项研究中的患者即将接受此种治疗。

上海张江转化医学研发中心/宝藤医学检验中心致力于各种肿瘤、遗传疾病的分子诊断和生物信息分析,全方位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并多层次开展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

附:本中心针对甲状腺癌开展的个体化诊疗检测方案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
北京治白癜风那里好一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bzl/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