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RCC)简称肾癌,是泌尿系统中恶性度较高的肿瘤,也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0%~90%。
临床特点:肾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且男性多于女性,典型的“三联征”临床表现:血尿、腰痛和肿块。
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
(1)肾透明细胞性癌(CCRCC)
组织病理学特点:癌细胞胞浆透明或嗜酸性,胞膜清楚;组织间可见小的薄壁血管构成的网状间隔;肿瘤细胞呈巢状和腺泡状结构;呈肉瘤样结构的肿瘤成分中可见到瘤巨细胞,提示预后不良牌;部分肿瘤中可见坏死、纤维黏液样间质及钙化、骨化。
免疫组化:CK8、CK18、vimentin阳性;CD10和EMA阳性。
(2)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
组织病理学:肿瘤呈多房囊性,囊内衬覆单层上皮,囊腔间隔由纤维组织构成,可见被覆的有轻度异型的透明细胞。
免疫组化:透明细胞CK8、CK18和EMA阳性,CD68阴性。
(3)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
组织病理学特点: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或小管状结构,乳头核心可见泡沫状巨噬细胞和胆固醇结晶;肿瘤细胞较小,胞浆稀少(I型),或肿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瘤细胞核分级高,可见大片坏死和肉瘤样区(II型)。
免疫组化:PRCCCK7呈阳性,且1型较2型阳性率为高。
(4)肾嫌色细胞癌(CRCC)
组织病理学:肿瘤呈实体性结构,可出现灶状钙化及厚纤维间隔;与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不同,瘤体中的血管为厚壁血管,而非薄壁血管;瘤细胞体积大,呈多角形,胞浆透明略呈网状,细胞膜非常清晰(嫌色细胞),亦可见嗜酸性胞浆的瘤细胞,瘤细胞核的核周空晕是此型的特征之一,并可见双核细胞,Hale胶体铁染色示肿瘤细胞浆呈弥漫阳性。
免疫组化:CK7阳性、Ksp-cadherin、CD、Vimentin阴性,Hale胶体铁染色阳性是嫌色细胞癌的特征。
(5)Bellini集合管癌
组织病理学:组织学上可见不规则的小管状结构,细胞高度异型性;肾髓质癌镜下呈低分化的、片状分布的肿瘤,瘤细胞排列呈腺样囊性结构,瘤体内可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可见镰状红细胞。
免疫组化:低分子量角蛋白、高分子量角蛋白(如CK34、E12、CK19)阳性,Vimentin阳性,CD10呈阴性。
(6)Xpll.2易位1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
组织形态学:由透明细胞构成的乳头状结构,同时又可见嗜酸性颗粒胞浆的瘤细胞组成的巢状结构。
免疫组化:定位于TFE3蛋白阳性,同时表达CD10。
治疗与预后: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治疗为主。
转发云病理,让更多人感受数字病理的独特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bzl/5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起来围观2016年初级护师相关专业
- 下一篇文章: 好神奇满身脂肪瘤竟然通过1个疗程的火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