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国人的8种病,别再瞎花钱乱治了,自己
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医学知识,不能自医,医院。但在医生看来,很多病听着挺吓人,其实不用治,也治不好,自己艾灸调理就够了,别再瞎花钱乱治了!
尤其是以下八种:
01
骨刺
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大多数人一听到有“骨刺”就立即想到拔刺,欲把刺弄掉而后快。甚至常常会和“骨裂”联系到一起,担心是不是“骨裂”导致的细小“骨刺”?大家完全被“骨刺”的名字欺骗了,骨刺其实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
广州医院骨伤三科主任医师张文财介绍,骨刺即骨质增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也不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而且大多数骨刺并不用治疗,要治的话就只能治引起骨刺的原发病——骨性关节炎,比如进行减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及药物止痛等。(只能缓解,不能有效治疗)
古医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很多中药、针灸治不了的毛病都可以通过艾灸来调理,就算是西医不能治的问题,艾灸也能调理,因为艾灸是通过激发人体自愈力来调理疾病的,可以说是无病不治。骨刺艾灸的话重点灸患处,兼顾大杼、肾俞、膈俞、关元、血海、阴陵泉、足三里。
02
慢性浅表性胃炎
就是消化不良,绝大多数人都有!
据调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80%—90%。在医院,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会得到这么一个最轻级别的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医师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所以,大多数人都有慢性浅表性胃炎。
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白杨介绍,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完全不需要治疗。如果饭后出现饱胀、消化不良时,吃点多酶片、多种益生菌可起到缓解作用。
其实这种假性的胃炎,在中医看来也只是脾胃不和,非常适合艾灸调理。艾灸具有最契合人体阳气的纯阳,可以深入胃部病灶,并激发胃的自愈能力、消化能力,加快蠕动,修复病灶。可以灸:肝胆脾胃俞、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冲阳。
03
甲状腺结节
95%都是良性!
另一个体检“高频”疾病就是——甲状腺结节。很多人体检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非常紧张,认为要马上治疗,非常担心变成“甲状腺癌”!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滕卫平介绍,之所以很多人都有甲状腺结节的问题,主要是因为B超技术的进步,连3毫米的结节都可以看到。
事实上,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更不会变成“甲状腺癌”。大多数甲状腺癌是“惰性肿瘤”,即“它很懒,不爱转移,也不爱进展。如果结节大小在1~4厘米,一定要定期做检查。
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也不能确定自己就是受上天眷顾的,所以甲状腺结节积极防治还是非常需要的,中医不是说“上医治未病”吗?就是这个道理。甲状腺结节以疏肝为主,可以艾灸:患处、天突、肝俞、中脘、神阙、足三里、太冲。
04
心脏早博
没症状不用治疗!
心脏在正常跳动时,如果提前出现一些跳动,就像是演奏舞曲节奏乱了点,这种情况被称为“心脏早搏”。
很多人认为查出“心脏早搏”往往会和心脏病联系起来,认为要立即治疗。事实上,花了一大堆钱,治了一个本无需治疗的病。注意:心脏早搏本身不是病,多是心脏其他问题的伴随症状。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潘洪涛提醒,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患者没有任何感觉,也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情况不用治。即使要治,最好的治疗不是用药,而是应积极化解、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也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
同样,心率失常也可以艾灸调理,可以灸:厥阴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巨阙、曲泽、郄门、大陵、太渊、三阴交、太溪。腹部和背部的穴位灸30分钟-1个小时,肢体灸10-20分钟。要慢慢适应,一天灸不完,可以每天选3-5个穴位循环艾灸。只要你参与艾灸了,就会慢慢找到诀窍。
05
单纯性肝囊肿
小于5厘米不用治!
很多人体检查出了“肝囊肿”,就觉得像是得了肝癌一样,感觉人生无望,天妒英才,其实大可不必。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即“娘胎里带的”,并且生长非常非常缓慢,多数人更是无明显症状。如果不是体检时偶然发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发现。
医院外科主任施福田介绍,肝囊肿临床最常见的是单纯性肝囊肿,主要是先天性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是肝脏良性的病变。
由于囊肿生长缓慢,大多数人无任何明显症状。一般小于5厘米的肝囊肿,不需做任何治疗,但有必要定期(每隔6个月或12个月)到医院做B超复查。若大于5厘米以上,医院接受治疗。
肝囊肿艾灸调理:主要施灸部位B超下,看到的最清晰的囊肿部位,那么这里应该是施灸的重中之重。然后兼顾艾灸中脘,章门,神阙,阳陵泉,太冲,在施灸的过程中,以右季肋下为主。有时间可以辅以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足三里,来提高正气,补气血。这样可能好转的几率大一些。
06
子宫肌瘤
多数都相安无事!
“子宫肌瘤”这个词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癌症了!其实,此“瘤”非彼“瘤”,子宫肌瘤的瘤多数是良性的。子宫肌瘤也是妇科体检的“常客”,几乎三分之一的妈妈级人物都会遇到。有些小肌瘤不但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连妇科检查也难以觉察,偶尔做B超才发现。
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洪莉介绍,如果肌瘤比较小,患者无明显症状,而且查过肌瘤无恶变征象,只要定期随诊观察即可。但是如果单个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cm,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最好立即就医。
女性身体就像精密的机械,优美的同时又让女性容易患妇科,子宫肌瘤只有很小的可能性转化为癌症,但是,谁也不想让一个定时炸弹堂而皇之的寄生在自己的体吧?请不要担心,我不是来吓人的,只是为大家健康着想,仅此而已!请艾灸:痞根、八髎、关元、子宫、归来、血海、三阴交、太冲。
07
宫颈糜烂
只是名字吓人!
“糜烂”一词威力巨大,第一次听到“宫颈糜烂”这个词,脑中已经脑补出“宫颈开始慢慢溃烂、发臭,进而波及整个子宫”的可怕画面。其实,这只是医学名词史上一个大失误。
在国际上,“宫颈糜烂”这个名称已经被取消,我国妇科教材也取消了这个称谓。它的真身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关于这一点,我们也专门写过很多文章介绍,奈何旧观念根深蒂固,很多人并不相信。
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介绍,宫颈糜烂是女性一种正常生理改变现象,并不能称之为病,大部分宫颈糜烂的女性只是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上皮异位,待激素水平稳定后所谓“糜烂”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很多女性把宫颈炎的症状当做所谓的“宫颈糜烂”,却遗忘了真正的幕后黑手——“宫颈炎”!宫颈炎要调理的话,可艾灸:八髎、带脉穴、子宫、归来、横骨、三阴交。穴位查询可在课堂福利里进行。
08
盆腔积液
3厘米以下不用治!
“盆腔积液”听起来非常可怕,其实人体的盆腔、腹腔并不是干巴巴的一块“土地”,腹膜、大网膜、肠管等都会分泌一些液体,这些液体通常起到润滑和保护盆腹腔器官和组织的作用。而“盆腔积液”仅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疾病,更确切地说是影像学对盆腔内液体的一种描述。
中国医院妇科主任张颐介绍,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一般女性都在3厘米以下。3厘米以下可以视为正常范围,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
“那如果稍微多于3cm呢?”如果是排卵期、月经期或月经刚结束时,积液可能会略有增多,但如果没有其他任何异常,即使稍微多于3cm也不必大惊小怪。如果实在担心,可艾灸:神阙、关元、子宫、归来、足三里、三阴交,对盆腔进行保养。
愿天下人都睁开眼!
这篇文章部分内容来自多位权威专家,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请大家看完后收藏下来,告诉更多人,别再让身边的亲友被忽悠了!
其实很多慢性的问题都是可以自己在家艾灸的,一般可以用艾条悬灸或木质艾灸盒灸,肢体每穴15-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1-2天,上午艾灸最好,睡眠没问题晚上也可以灸。
只要掌握好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要点,要想轻轻松松在家中自己艾灸,不是一个难题。
那么施灸前、中、后应该注意什么?女性,男性和儿童应该注意什么?下面有详细记录。
一、施灸前应该注意
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好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二,施灸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专心致志--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质的?属寒还是属温,如果艾灸过程中,你边吃边艾灸,对于胃气也是一个挑战。有胃肠疾病的人千万不要这么盲目施救。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要注意防火--艾灸时用火的,所以要注意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3.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关好门窗,艾灸完身上有热感,有的会出汗,不可立即外出,防治受凉。
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施灸前后多喝温开水,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4.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艾灸一定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艾灸的体位除了要适合艾灸的需要,还应注意体位的舒适、自然。一定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艾灸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1、艾灸完半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3、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四、艾灸方法应该注意哪些
1.注意施灸的时间
每次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时间。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艾灸的时间灵活,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需避忌。
但是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每隔5-7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3-5钟左右。如果有伤风感冒等病痛,或身体寒症较重,可以艾灸相应的穴位,时间可以长一点,5-15分钟都可以。无病痛的情况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2.要注意施灸顺序
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
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3.选择灸量注意事项
(1)儿童、妇女、瘦人、体弱者、初次灸者、功能减退之疾患:宜艾炷小、艾条细、壮数少。
(2)成人、肥胖者、体壮者、感觉迟钝者、功能充进之疾患:宜艾炷大、艾条粗、壮数多。
(3)体弱或年老:不耐多灸,可用小炷分次施灸。
(4)敏感者:宜艾炷小、艾条细、反复更换、不可燃近皮肤。
另外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必须大炷多壮;可大可多。
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宜小宜少。
4.艾灸助孕注意事项
如果你想怀孕,刚刚灸后就马上同房,这时的子宫和输卵管的环境还很热,不利于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后24-48小时候你在同房,这个时候,子宫和输卵管的环境已经适合精子的着床和存活生存。当然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有的男性精子成活率很高,也又怀孕的可能。
5.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bzl/8829.html
- 上一篇文章: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是怎么形成请细看内容
- 下一篇文章: 体检查出肝囊肿该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