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复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肺通气的影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885956.html

本文原载于《中华麻醉学杂志》年第3期

麻醉、气腹和手术均可导致围术期肺不张。肺不张增加肺分流,降低肺顺应性,降低氧合功能,最终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而肺复张通过短时增加跨肺压力,使萎陷肺泡复张,减少肺不张,但肺复张方法和效果仍存在争议[1,2]。肺电阻抗成像(EIT)是一种动态监测肺电阻抗变化的新技术,可评价肺局部通气分布情况[3,4]。本研究拟通过EIT评价肺复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肺通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或委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3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18~28kg/m2,术前无心血管、呼吸系统病史,无明显心肺功能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5):对照组(C组)和肺复张组(R组)。R组在气腹建立后5min和气腹结束时进行手法肺复张,复张压力30mmHg(1mmHg=0.kPa),持续30s[5]。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连续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采用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Aspect公司,美国)监测BIS。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mg/kg、舒芬太尼3μg/kg、依托咪酯3mg/kg和罗库溴铵0.6mg/kg,行气管插管术,接Avance麻醉工作站(Datex-Ohmeda公司,美国)行机械通气,潮气量6~8ml/kg,吸呼比1∶2,通气频率10-16次/min,吸入氧浓度%,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麻醉维持:静脉输注丙泊酚2~4mg·kg-1·h-1、瑞芬太尼10~20μg·kg-1·h-1,维持BIS值40~60。切皮后用自动气腹机以1~2L/min速率向腹腔充入CO23~4L,维持气腹压力12~14mmHg。术毕依次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常规静脉注射阿托品0.02mg/kg和新斯的明0.05mg/kg拮抗残余肌松效应,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送PACU。术中MAP65mmHg时,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40μg或麻黄碱6mg;MAP90mmHg时,静脉注射尼卡地平0.25mg;HR60次/min并伴有低血压或者HR50次/min持续1min以上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25mg和/或麻黄碱6mg;HR次/m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20mg。记录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

于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拔管后实施EIT监测[EIT系统(Swisstom公司,瑞士)]。患者取平卧位,自主呼吸,将检测电极带放置在第6肋间水平,每次连续监测5min,记录中心通气区(CoV)面积百分比(CoV面积占整个肺区像素的百分比)、依赖静止区(DSS)面积百分比(DSS面积占整个肺区像素的百分比)、非依赖静止区(NSS)面积百分比(NSS面积占整个肺区像素的百分比)[5]。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BMI、ASA分级比例、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组CoV面积百分比、DSS面积百分比和NSS面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C组气管拔管后CoV面积百分比降低,DSS面积百分比和NSS面积百分比升高,R组气管拔管后DSS面积百分比和NSS面积百分比升高(P0.05),CoV面积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EIT是一种无创的功能成像技术,通过环绕胸部的电极带,可动态监测肺通气过程中局部电阻抗变化。CoV代表肺通气良好的区域。静止区是肺通气时电阻抗变化10%以下的区域,代表低通气,DDS位于肺底部,代表肺萎陷、不张的区域,NSS位于肺顶部,代表肺低通气区域,表示肺区已经扩张或过度扩张。通过EIT电阻抗变化可评价肺局部过度通气、复张和周期性肺泡塌陷。研究表明,EIT可有效检测呼吸机参数设定、外科手术和肺部并发症等对肺通气的影响[3,4,5]。且EIT可床旁进行,便于肺复张效果的评价。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CoV面积百分比降低,而NSS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肺通气良好的区域减少,肺不张和低通气区域均增加,与既往研究报道[1]一致。

正常人在清醒状态平均有9~10次/h的叹气样呼吸。叹气样呼吸可以阻止肺不张的发生,但由于全麻药物,特别是肌松剂的使用,患者失去叹气样呼吸功能。肺复张是指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通过增加跨肺压使塌陷的肺泡重新开放的过程。本研究选择压力30mmHg,持续30s在气腹建立后5min和气腹结束时进行肺复张。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都表明,肺复张可提高肺顺应性,减少肺不张,改善氧合和降低肺损伤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肺复张可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肺局部中心通气下降,但对肺不张和低通气无改善作用,可能因为单纯手法肺复张本身的作用有限,也可能与氧浓度过高有关[6]。手法肺复张适宜的压力尚不统一,一般手法肺复张压力为25~45cmH2O,手法肺复张压力过低,达不到使塌陷的肺泡重新开放目的;压力过高,可能引起气压伤、低血压等[5]。

综上所述,肺复张可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局部肺通气下降,但对肺不张和低通气无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fby/1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