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预防肾癌诊断的现状和新技术
肾癌约占人类恶性肿瘤的3%,位居发达国家恶性肿瘤前十位。年,全世界新发肾癌病例约例,居恶性肿瘤第13位;因肾癌死亡人数达例。20%-30%的肾癌初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20%患者术后随访出现复发或转移。转移性肾癌预后很差,已成为世界范围肿瘤卫生健康的重大问题。我国肾癌发病率同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高发年龄为50-70岁。全国男性肾癌发病率从年的2.68例/10万人升到年的4.17例/10万人,女性由1.58例/10万人升到2.46例/10万人。以上海为例,肾癌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快速增长趋势,男性发病率从年的1.50例/10万人上升到年的14.75例/10万人,26年间增长了8.8倍,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超过9%。我国肾癌发病率还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技术革新,越来越多的影像诊断新技术被应用于临床,加上群众体检意识的增强,肾癌诊断和疗效观测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1.B超的广泛应用,尤其是B超体检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无症状偶发癌和小肾癌(最大径4cm)被发现。2.平扫+增强CT扫描已经成为肾癌临床诊断和分期的标准影像学检查方法。3.IVU已经不再作为肾肿瘤必需的影像检查,CT增强扫描亦可评价对侧肾功能,核素肾图可以评价患侧及对侧的肾功能,CTU和MRU也可替代IVU进行尿路评价。4.肾动脉造影作为有创性检查,已被其他损伤更小、诊断率更高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替代,如超声造影、螺旋CT肾动脉造影三维影像重建、MRI等。5.MRI应用更广泛,增强扫描、弥散加权、压脂信号等均有助于小肾癌的鉴别诊断和冷冻消融术后短期内疗效评估。6.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增强CT,且没有电离辐射,可用于小肾癌的诊断;能敏感有效地反映肾脏囊性病灶的血供情况,已经成为诊断囊性肾癌的一种重要方法,也可以作为肾脏复杂囊性病灶的随访手段;可应用于射频消融或冷冻治疗后的疗效预测。7.PET-CT在肾癌中的应用尚未成熟。18F-FDG是目前最常用的PET显像剂,但文献报道肾透明细胞癌较少摄取18F-FDG;llC-乙酸盐显像的PET已逐渐投入临床使用,可以弥补18F-FDG的不足。8.肾肿瘤穿刺活检可用于新辅助治疗前的病理诊断,以及小肾癌的治疗决策。9.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发展,肾肿物进行穿刺活检也日益受到北京一般好点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治疗白癜风效果如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stl/5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乳腺囊肿手术要多久nbsp乳腺囊肿治
- 下一篇文章: 寒湿是万病之源,人体达到五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