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Surgery病例挑战餐后上腹



近日,来自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Hobbs教授等在JAMASurger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餐后上腹痛的病例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起来看下。

病例介绍:

患者,女,52岁,因餐后上腹剧痛入院。患者诉餐后上腹痛数月,并伴有体重减轻,既往患有糖尿病,有吸烟史。曾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入院前曾在外院治疗,给予完全肠外营养。

体检示上腹部可有轻度的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血常规、生化指标、肝功、淀粉酶及脂肪酶)。

CT提示局部胃壁增厚。胃镜、超声内镜发现患者胃粘膜下肿块(图1.A)。活检示良性病变。MRI发现胃窦部有一大小为2.4cm的富血供的外生性肿块,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图1.B)。

图1.A:对胃窦部肿块实施超声内镜可见胃壁增厚(箭头),与CT结果一致。穿刺病理结果为胃窦型粘膜,无特殊病理变化(小图);图B:T2冠状面提示胃窦部有一1.8?×?2.4?×?1.5cm低密度病变

你的诊断是什么?

先投个票自测下吧。

分隔线下可见答案。

下面公布答案:

异位胰腺

延伸阅读:

异位胰腺,是胰腺组织的异常生长,其与正常的胰腺无解剖学上的连续性。胃内的异位胰腺通常是无症状的,偶然于尸检或者手术时发现。尸检研究表明,0.5%-13.5%的人存有异位胰腺。异位胰腺可存于十二指肠、小肠、胆囊、食道、肠系膜和纵隔,在胃中可占有25-38%。

少数患有胃异位胰腺的患者可有症状,可有恶性变、胃排空梗阻、早饱以及慢性腹痛。

对异位胰腺患者的治疗措施应当包括全面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内镜检查。MRI以及CT通常可发现非特异性的胃粘膜下增厚或者肿块,鉴别诊断应为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瘤、类癌甚至癌。20-50%的患者在动态上消化道造影中可见胃腔填充缺损。

内镜联合超声内镜与穿刺活检,可提供更加详细的影像学以及病理学资料。病理上,胃异位胰腺可局限于粘膜下层或肌层和浆膜层。约进一半进行活检的患者,可发现外分泌组织。有时病理诊断也难以确诊,因正常的胃粘膜可掩盖病灶。

当强烈怀疑异位胰腺,但难以确诊时,可进行手术探查,同时还可排除恶性病变。当可进行诊断时,推荐进行局部切除,而非较大范围的胃切除。

此患者随后接受了开腹探查术,对胃小弯处的肿块给予了楔形切除。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提示异位胰腺。患者术后平稳,无腹痛再发。

本文由medicalt编译

编辑:程培训

欢迎







































中医白癜风医院在哪
土方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stl/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