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超声诊断



胆囊癌超声诊断

概述

:它有年,Stoll首先报道了尸检发现的3例胆囊癌

胆道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消化道肿瘤第5~第6位

发病率:逐年增加。

多年后的今天,胆囊癌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

病因、发病机制

个分布胆囊结石---关系密切

胆囊炎

胆囊腺瘤性息肉---癌前病变

胆囊腺肌增生症---癌前病变

胆胰管会合畸形

先天性胆囊管扩张症

其他

胆囊结石---关系密切

胆囊癌同患胆囊结石70%~90%

胆囊结石患胆囊癌危险度增高10~15倍

结石D>3cm比D<1cm风险高8~10倍

结石胆囊炎上皮发生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

胆汁排空障碍胆汁中的致癌物致癌

慢性胆囊炎

胆囊黏膜经化生、增生或息肉样变可演变成原位癌

胆囊息肉

肿瘤性:腺瘤、乳头状瘤、纤维

瘤、血管瘤

胆囊息肉样变

非肿瘤性:胆固醇性、炎性、增生

性、组织异位性息肉

胆囊腺瘤性息肉---癌前病变!!!

癌变率约3%~6%

腺瘤大小与癌变关系密切

良性腺瘤----D<12mm

恶变腺瘤----D>12mm

息肉+结石----癌变危险性更高

癌变过程:腺瘤样增生、重度异形性增生

癌变

病理大体病理特征

胆囊底部和胆囊体部最多见,胆囊颈部略少见

特点,多浸润型:占70%~80%;生长弥散,胆囊壁增厚僵硬,较早累及周围脏器

结节型:占15%左右,肿块多突出于胆囊腔内,外周浸润少

胶质型:占5%,肿瘤组织内含有大量的粘液蛋白呈胶冻样改变

混合型:较少见

特点:恶性程度、生长快、转移早

组织学类型

在胆囊分化良好腺癌----75%~90%

无其他亚型的腺癌(NOS腺癌)--60%~70%

乳头状腺癌--6.7%~25%

粘液型腺癌(胶样癌)--3.5%~8.0%

未分化癌------10%

鳞形上皮细胞癌---5%

腺鳞癌

腺瘤恶变

息肉恶变

类癌

Nevin分期()

底部,其次根据肿瘤侵犯深度和有无转移制定的分期方案

Ⅰ期:粘膜内原位癌

Ⅱ期:侵犯到粘膜下和肌层

Ⅲ期:侵犯到胆囊壁全层但无淋巴结转移

Ⅳ期:胆囊壁全层受侵合并胆囊管周围淋

巴结转移

Ⅴ期:肿瘤侵犯或转移至肝脏或其他部位

临床表现

非浸润期

肿瘤仅局限于胆囊而不穿透胆囊壁

一般不产生临床症状

但可有胆结石症状(上腹不适,食欲减退,甚或胆绞痛等,与急、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相似,偶而也会出现黄疸)

仅在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时才能作出诊断

浸润早期

多数病人无症状

病变可波及到胆囊颈或胆囊管而引起胆囊积液或积脓,并可触到肿大的胆囊,但很难与胆石引起者相鉴别

病变浸润至浆膜层及胆囊床产生内脏型腹痛或右肩部放射性疼痛

可出现淋巴结转移,但仍在可切除的范围以内

浸润晚期

临床症状出现

病人多主诉有症状上的变化

结石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黄疽

腹水

腹部肿块或十二指肠梗阻等

超声显像(ultrasonography,US)

诊断率最高、诊断符合率可达83%

方便、无创伤、可重复,仍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B超检出最小病变的直径为2mm,能显示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内部结构以及与胆囊壁的关系

凡病变大于l0mm,形态不规则,基底宽,内部回声不均,呈单发性或合并结石,有自觉症状者应高度怀疑早期胆囊癌

多体部和颈部,无蒂,不圆,多为块形、乳头状形,内部回声低、内部可及血流信号等,这些现象超声医生一般会提示在报告上。发现这种报告及早明确诊断,早做手术。

超声是显示胆囊的最简单、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B型超声检查胆囊的特点为:

(1)息肉样病变:早期病变直径>1.0cm、广基,胆囊腔内可见向腔内突出的强回声;光团,不伴声影的息肉样突起;晚期病变肿块增大,出现胆囊壁局部或广泛增厚,甚至胆囊腔内充满肿瘤组织,显示为实体胆囊影像。

(2)弥漫浸润性病变:肿瘤组织沿胆囊壁浸润性生长,显示胆囊壁增厚、不规律囊腔狭小。

(3)晚期胆囊癌:病变侵及邻近绍织,腹腔淋巴结肿大,形成肝门区肿大的强回声。胰头部淋巴结肿大,形成胰头肿大的声影,或出现肝内胆管扩张等梗阻表现。

  由于胆囊癌难于早期发现和诊断,B超检查有其局限性,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的内镜下超声检查(EUS)具有一定的优势。EUS经十二指肠球部或降部能直接扫描胆囊,清晰的显示胆囊壁的3层结构,不仅可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而且还可以根据肿瘤的浸润深度判断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及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总负责人







































涓尰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柟娉?
鍖椾含鍝棿鐧界櫆椋庡尰闄㈠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stl/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