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疗效佳出现警讯莫轻忽
罹患胃癌机率较高的3大族群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说起胃癌就不能不提到幽门螺旋杆菌这个可能造成胃癌的重要因子。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在台湾的感染率为54.4%,也就是大约一半的人口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男性感染率为53.7%,女性为55.2%,比例相当。幽门螺旋杆菌是经口传染,若接触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唾液或餐具沾过的食物,或是消毒不完全的手术器械,都有机会被感染。一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不但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日后也有引发胃癌之虞。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实是很容易诊断及治疗的。在诊断方面,可以透过非侵入性的检查如侦测血液中幽门螺旋杆菌的IgG抗体、尿素呼气试验,或是侵入性的检查如快速尿素酶试验、用胃镜采检的胃组织黏膜做细菌培养或组织切片等来确诊。在治疗方面,可用质子帮浦抑制剂(如:Omeprazole、Lansoprazole)加上2-3种抗生素(Metronidazole、Amoxicillin或Clarithromycin)合并治疗,疗程约7-10天即可完成。
上述诊断极为方便,治疗的效果也很好,总觉得胃部不适的民众最好请肠胃科医师做专业评估及检测,若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是元凶,只要遵从医嘱服药,便能成功「杀菌」。
长期抽烟、经常食用过咸或保存过久的食物
过去的研究显示,长期抽烟会增加1.5倍的胃癌风险,而经常食用腌渍品如咸鱼、肉干,或是使用过多酱油的料理以及烟熏食物,胃癌发生率会提高2倍。另有少数研究显示,吃过多牛肉、感染黄麴毒素的花生及油炸物,同样会增加胃癌风险,而食用新鲜的鱼类、蔬菜、水果,则有助于降低胃癌风险。
因此,大家日常三餐应以均衡饮食为主,尽量减少摄取加工食品以及过度烹调或调味的食品。
胆囊炎也会增加胃癌风险
笔者之前利用健保资料库的统计研究发现,急性胆囊炎会增加肠胃道癌症发生的机率,其中胃癌的发生率更会因而提高2.7倍,可能的致癌机转目前尚不清楚。此一研究显示,急性胆囊炎患者若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应就医彻查原因。
胃癌的分类
胃癌是指胃部发生了癌症,又可分为原发性(胃部本身长出的)及转移性(其他器官的癌症转移至胃部)两种。原发性胃癌最常见的是胃腺癌(占90-95%),另有胃淋巴癌(占1-5%)、胃肠道基质瘤(占2%),以及较少见的类癌、鳞状上皮癌等。转移性的胃癌可能来自乳癌、肺癌或肾脏癌。
胃癌会有哪些症状?
早期胃癌约80%都没有症状,多在健康检查时发现。胃癌最常见的症状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一样,患者会腹痛,当发展至中期,常常因为肿瘤造成的出血而导致更严重的腹痛、解黑便,甚至胃穿孔。若肿瘤过大或是生长在幽门处,将造成幽门阻塞进而使食量减少或是出现无法进食等情况。其他常见的症状包含体重减轻、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民众如果觉得肠胃不适又伴随以上症状,应寻求专业的诊断。
图1:胃腺癌造成的胃溃疡
图2:胃腺癌造成的溃疡合并出血(箭头处)
胃镜检查能快速诊断胃癌
一般来说,如果民众大于55岁并且伴随消化不良等肠胃不适的现象,或是小于55岁但有下列「警示」症状,包含体重减轻、反覆呕吐、吞咽困难、肠胃道出(如:吐血或解黑便、不明原因的贫血等),都建议做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最容易且能快速诊断有无胃癌的方法,在胃镜检查中如果发现不易愈合或易出血的溃疡(图1、图2),可经由病理切片来判断为恶性或良性。某些不适合做胃镜的患者,例如食道狭窄、意识不清无法配合、严重心律不整、怀疑肠穿孔等,则可选择以上消化道摄影、腹部电脑断层等检查方式来取代胃镜。
肿瘤指标CEA、CA,对侦测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不高,多用在胃癌的术后追踪与监测癌症有无复发,所以切莫以为抽血检查的癌症指数正常就可以放心喔!
早期胃癌可用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
早期胃癌可以使用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来切除肿瘤,亦可接受外科手术做半胃或全胃切除。早期胃癌经过妥善治疗,5年存活率高达80-90%。值得一提的是,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虽能避免胃切除且预后良好,后遗症少,术后所需复原时间也短,可以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然而能以此法切除的肿瘤仅限于早期胃癌,并且术前需要精确评估。
本院消化内科内视镜团队以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肿瘤的经验丰富,有需要的患者可洽本科门诊。至于晚期胃癌,以手术治疗加上化疗为主,5年存活率不到10%,因此民众若有症状必须尽快就医,千万不能拖。
医师的叮咛
胃癌是国人常见的癌症之一,它不是绝症,也并非无法预防。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的健康检查、正视身体的症状、及早接受专业医疗,都是战胜癌症应有的正确态度。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坦然面对并配合医疗,是处理胃癌的最佳方式。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zyy/10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考前必看临床消化系统考点速记
- 下一篇文章: 十年腱鞘囊肿,一次生物电疗调理,效果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