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虚不是靠补好的,很多病就是乱吃出来的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音乐
古筝
每天起床问自己两个问题:
①你将来生病能依靠谁?谁来照顾你呢?
②你将来生病会拖累谁?医院花吗?
想清楚这两个问题,你自己就会懂了,自己不照顾好身体,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
我们这个时代是各种补品泛滥的时代,各种营养补充剂都太多太多了,可是很多人吃了那么多补的东西却还有气血亏虚的现象;体检,身体问题一大堆,说明什么问题,那到底问题出在哪呢?
如果气血亏虚吃点补气血的就好了,假如事情这么简单的话,那就不应该有气血亏虚的人。世人靠吃补品吃营养去增长气血乃是迷途。
一、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消耗了人体的气血主要是那些?
1、对人体气血消耗最大的首先是过度的脑力劳动。
现代人城市人由于工作需要,长期大脑用过度。脑力劳动者一旦劳累很难短时间缓过来,就是因为脑力劳动消耗气血非常厉害。不像体力劳动,可能休息一下,身体很快就好了。
2、营养过剩也会偷走我们的气血。
营养过剩,超过人体承受,反而伤害身体。摄入超过人体所需的营养,人体就要把这些多余的营养垃圾清除掉。需要动用人体阳气来运化掉它,这就虚耗人体的气血了。比如,很多人无缘无故的上火多数就是营养垃圾的焚烧,身体排不出去,那这些垃圾就堆积在身体内,会出现口臭,消化不良,脸上起痘痘,嗓子疼,口腔溃疡等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
有人会说,我吃了肉进了补之后,身上有劲儿,精神也旺盛。其实这个劲儿是调动人自身的阳气表现有劲,可能只是被相火顶着,而不是吃的有劲了。好比拿进来一样东西要费力气,搬走它也同样要费力气。
3、消耗我们气血的另一个原因,过多的不良情绪。
当下人们情绪病太多。其实思虑也好,忧思也好,生气也好,烦恼也好,都在消耗气血。过度的情绪不良更是虚耗气血。
所以应该让自己静下来,这才是一种蓄积能量的状态,才能够把气血养回来。
4、极大的透支人体库存的元气。熬夜是消耗气血的主因。
因为晚上主阴,白天主阳。血就是阴,晚上是养血的时候,你不睡,怎么可能不气血亏呢?晚上很疲倦的时候洗澡也是很耗气血的。
二、补气血是个伪命题,要从补的迷途上清醒
临床上,如果病人的脉象是气血亏虚,精神却很亢盛,我们称之为逆症,这样的病是不好治的,如果是感觉精神不好,想睡觉,这样的病为顺,好治。
补气血首先不是去下补药,是调身体阴阳平衡,让身体机能循环通畅,气血自己就会生长。很多人吃完药之后说感觉很累,想睡觉,(想睡你就睡),这是气血亏虚的人该有的反应,说明人体回到蓄养状态了;如果,气血亏的人表现燥烦亢奋,这就坏了,说明身体严重失衡了,现在这样的人很多。
最佳的补气血方法:减少思虑(别过度用脑),清淡的适量饮食,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此四条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用去花冤枉钱。
可现在的人不喜欢听这些话,喜欢打听一下养生秘方,秘法去补。可是结果是弄巧成拙,南辕北辙,身体越补越差。(当年乾隆皇帝请一个百岁老寿星,请教长寿之道。老寿星说的也是这些,乾隆听了不高兴,说这些三岁小孩都知道。老寿星的回答说,道理很简单,但是世人不一定做得到)。
养生越简单越好。。。
人体气血好,是脾胃功能要好。有人说吃健脾的药。但是如果药就能健脾的话,那就太简单了,吃药就好了。其实最好的健脾胃的药是运动。脾主肌肉,肌肉有消耗有缺乏,脾胃功能才会增长,这是人体自然之作为,药物的外力作用是没有这么大的效果的。
准确的讲是适度地运动,运动过度,会适得其反,大汗出反而会消耗气血。运动的最佳状态是运动到身上发热微汗出。另外,上午运动比下午好。因为上午人体行阳经,顺应其生发;下午行阴经,主静,安静一点,阴血才蓄养。
实践证明,越是大城市,越是所谓发达的地方,人的心思越复杂,活得越累,气血亏虚的人越多;往往越是在小城市,偏远山区,相对闭塞的地方,身体健康的人会多一些(气血功能好)。
图片
城市孩子现状
比如城里的小孩,各种零食很多,比大人还能吃麻辣、冰饮料、各种水果家里常备着,还没上小学就进行各种教育和培训,去调动心智,所以现在气血亏虚的小孩也特别多。
图片
农村的孩子
而农村的孩子恰恰相反,成天疯跑玩,亲近大自然,皮肤黝黑,也没有各类零食、饮料、也没有没完没了的补习班,所以身体很健康。
三、很多病是吃出来的,俗称富贵病。
图片
丰富的大餐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各种慢性类的大病反而越来越多了,这是为什么?
人一到中年,病就多了起来,其中又以肝病、心血管病、肿瘤为常见。
肝病常见:肝硬化、脂肪肝、肝结石、肝囊肿、肝肿瘤;心血管病常见:房颤、栓塞梗阻、血液粘稠、高血压、脑梗;肿瘤更是五花八门。此类疾病可以统称为富养型疾病,俗称富贵病。也就是生活太好了,营养吃的过剩,慢慢身体承受不了,转化成负担,最终演变成疾病。营养没有补成,确补出一身病,就是这样来的。
解决方案:多运动、多素,少荤,吃个八分饱。
中医上有一句老话叫“穰年多疾”,意思是丰收之年生病的反而多。
《伤寒杂病论》里有一句话叫“损谷则愈”,意思是说很多病通过减少吃东西的方式就会好。
修行人一般寿命长,比如和尚、道士。他们是通过素食、节食,甚至辟谷来实现的,他们对饮食的节制远远超过世俗之人。
大病之后的调理方法不是进补,而是清淡饮食,要养胃气。因为人此时脾胃虚弱,身体代谢能力比较弱,多食不但不吸收,反而添病。
老年人身体处于衰老状态,生理机能退化,所消耗的能量少了,所需的营养也少,所以需要吃清淡和少吃一点,此谓顺其自然。病人和老人盲目进补会造成许多问题,临床上尤为多见。
总结:从人体生理而言,一切不该有的,或者多余的东西皆可致病,多余的营养自然也可以成为致病因。所以有句俗话说,病是吃出来的。当然,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正常的饮食,比如说常年减肥,或生活极其清苦吃不饱,这样的人是可以吃些好的来进补的。但这样的人是极少数的,就如今的情况而言,大多数人并不适宜进补。
淯阳先生走近中医,护佑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zyy/11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周之内连续收到三面锦旗,这个科室厉害了
- 下一篇文章: 卵巢囊肿会自己好吗生理性囊肿可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