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肾囊肿,要不要紧知名肾病专家为您
众所周知,肾脏对我们人体十分重要,一旦得了疾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严重的甚至影响生命。然而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肾囊肿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肾囊肿要不要紧?是不是意味着得了肿瘤?下面由石家庄医院专家为您解答!
常见囊肿可分为三大类肾囊肿又称为囊肿性肾脏病,是肾脏内出现大小不等,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病变的总称。常见的肾囊肿包括单纯肾囊肿、遗传性多囊肾病及获得性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不是先天性或遗传性肾脏病,而是后天形成的。囊肿可为单侧或双侧,囊肿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与外界不相通的囊腔,多数是单侧,一般位于肾皮质深层或髓质。其发病率可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多为体检时发现。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囊肿较大,或并发感染时才会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
遗传性多囊肾是一种常见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多有家族遗传病史,肾脏实质内充满数不清,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圆形囊肿,囊内含有液体,小的肉眼看不到,大的可有数厘米,故称之为多囊肾。常伴有高血压,会缓慢地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有10%的人会伴有肾结石,囊肿破裂可出现肉眼血尿。常合并有脑血管畸形,可出现脑出血。约30%的人伴有多囊肝。如果发现肾囊肿时年龄小于40岁,双肾囊肿超过3个;40-59岁,单肾囊肿超过个;大于60岁,单肾囊肿超过4个,医院进一步检查,排除有无遗传性多囊肾病的可能。
获得性肾囊肿多发生于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病人中。据文献报道透析时间超过3年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且透析时间越长,患病率越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不排除有些囊肿可以发生感染,甚至癌变,尤其是男性、高龄、透析时间长者更容易发生癌变。
肾囊肿与肿瘤不是一回事B超检查是肾囊肿的首选诊断方法。当B超不能确诊为良性肾囊肿,怀疑恶变时可行CT检查。专家表示,鉴别肾囊肿与肿瘤,一般囊液密度近似于水,而肿瘤的密度则与正常肾实质相近。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肾实质变得更为浓密,而囊肿仍不受影响;囊肿壁与肾实质有明显界限,而肿瘤则无;囊肿壁很薄,肿瘤却不然。
肾囊肿是否需要治疗?首先要看囊肿的大小和数量,再观察是否有症状。单纯性肾囊肿或者肾囊肿小于5cm时,大可不必过度紧张,一般3-6个月复查B超动态观察其变化即可。若囊肿超过5cm或是有遗传性多囊肾病则需引起重视。特别当出现腰酸、血尿、尿路感染、对周围组织有压迫形成尿路梗阻时,需及时到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就诊,必要时可在B超下行囊肿穿刺硬化术,也可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
另外,肾囊肿在中医属“积聚”、“淋症”范畴,中医中药虽然不能消除囊肿,但可以通过补肾利水,活血散结来改善临床症状,对多囊肾患者起到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作用。
肾囊肿患者的日常护理石家庄医院专家建议,对于肾囊肿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防止囊肿的进一步长大,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营养均衡,杂粮、新鲜果蔬、优质蛋白等都要摄入;
、少吃过咸、辛辣刺激、油炸类食物;
3、避免喝咖啡,不吃巧克力,多饮水;
4、戒酒,特别是白酒,酒类会加速囊肿生长;
5、囊肿过大、多囊肾患者应避免过度用力,腹部受外力冲撞;
6、有高血压者严格控制血压。
治疗肾囊肿最好的方法肾囊肿就是肾脏囊性疾病,目前医学水平还没有治疗肾囊肿的特效方法。中医认为肾囊肿发病与肾精亏虚、气血不畅,痰浊内生,脉络淤阻有关。单纯的手术治疗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囊肿的增大,因此最好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那么肾囊肿什么时候治疗呢?又该怎样治疗呢?下面听听石家庄医院专家是怎么说的:
王建峰:单纯性囊肿接近或超过3CM就应积极治疗,否则长期压迫肾脏的固有细胞,就会造成肾单位缺血缺氧。中医内病外治的保守治疗,没有危险性,可逐渐使囊肿回吸收,并且复发率低。
不难看出,要想完全治疗肾囊肿,我们就要对囊肿上皮细胞进行灭活,使其丧失分泌活性,囊内液不再继续分泌,囊肿就会停止在那现有阶段不再长大。
石家庄医院主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以"炮制中药多途径"治疗为主,该疗法的中药活性物质促使囊壁上的血液循环与通透性发生质的改变,从而使得囊内液不断回收,不断减少,直至不再分泌。
主要是通过扩张囊壁上的血管,加速囊壁血液循环,促使囊壁通透性增加,促使囊壁血管内压下降,逆转了因血管内压高于囊内压的压差,加速了囊肿内液的水分向血管中不断的回吸收,抑制了囊肿壁的上皮细胞的继续分泌,阻止了囊壁血管与囊肿继续增大。
肾囊肿的治疗很关键,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治疗肾囊肿的时候患者也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争取能够早一天恢复健康。
往期精彩回顾整体经络复肾三联疗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福音!地中海贫血治疗的新篇章从这里开始!联系我们
-白癜风医院济南哪家好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hbyx/10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我们爱学习肾囊肿
- 下一篇文章: 结节息肉囊肿增生,谁是癌症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