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NET肝转移之MRI
往期相关链接:
肝脏血管瘤的六类表现
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几种MRI表现及病理相关性(1)
如何借助MRI鉴别:肝转移瘤与肝囊肿及肝血管瘤?
乳腺癌及多发性骨髓瘤肝转移之MRI表现
黑色素瘤肝转移之MRI表现(局限型及弥漫型)
神经内分泌肿瘤(典型肝转移瘤)
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存在于胃肠道、胰腺、肺。起源于胃肠道的称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或类癌(carcinoids),起源于胰腺的称胰岛细胞瘤(isletcelltumors),后者可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生长抑素瘤等。
出现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减低。
各基本序列信号特征BBEPI:黑血平面回波成像(流动敏感扩散梯度),转移瘤呈明亮高信号;T1in-phase:T1同相位,病灶呈低信号;ART:动脉期,呈明显环形强化及外周强化;DEL:延迟期,造影剂廓清,无明显包膜强化。
A~D:影像表现如上所述。
E:T2压脂,呈明显高信号,类似囊肿或血管瘤;
F:反相位示肝实质信号略减低,提示轻度脂肪肝;
G:T2,病灶呈较高信号,但低于液性(椎管内脑脊液)的高信号;
H:冠状T2,病灶信号减低,提示为实性。
强化方式:
A、动脉早期:轻微环形强化,肝实质无明显强化;
B、动脉期:转移瘤呈明显环形强化及外周强化,肝脏强化25-30%;
C、门脉期:肝实质达强化高峰,转移瘤外周强化程度减低;
D、静脉期:病灶造影剂廓清,信号较均匀,无包膜样强化。
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肿瘤肝转移)
肿瘤起源于胰腺的约占所有NETs的45%,其中大约40%为恶性合并肝转移。其中,大部分为无功能性。
胰腺NET中最常见的为胰岛素瘤,常表现为体积小、单发,90%位于胰腺内。
仅6-10%的胰岛素瘤为恶性。其中10%为多发,与多发性内分泌瘤病1型(MEN-1,withmultipleendocrineneoplasiatype1)有关。
各序列信号特征BBEPI:黑血平面回波成像(流动敏感扩散梯度),转移瘤呈高信号;T1in-phase:T1同相位,病灶呈低信号;ART: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及外周强化;DEL:延迟期,造影剂廓清并持续有强化。
A~D:影像表现如上所述。
E:T2压脂,病灶与同层面血管一样呈较高信号;
F:反相位未见脂肪肝;
G:增强门脉期,病灶因造影剂廓清呈略高信号,边界模糊;
H:CT门脉期,病灶呈等密度,较难辨认。
奥曲肽治疗后12个月随访:转移瘤体积缩小,强化程度减低,门脉期密度与周围血管相近。
神经内分泌肿瘤(胃泌素瘤肝转移)
胃泌素瘤可发生于胰腺、胃、十二指肠、近端空肠,大约90%位于“胃泌素瘤三角”内,其范围为以一些颈体结合部为中心,下达十二指肠二三段,上达胆囊与胆总管结合部。
肿瘤可产生胃泌素,易导致溃疡、腹泻、返流。
与胰岛素瘤相比,胃泌素瘤更多见于胰腺外且多发,体积更小,血供相对较差,因此,更难被发现。
多达60%的胃泌素瘤为恶性,25%与MEN-1有关。
各序列信号特征T2fatsat:T2WI压脂,转移瘤大小不一,略高信号;T1in-phase:T1同相位,病灶呈低信号;ART:动脉期,较大病灶呈环形强化,小病灶呈均匀强化,周围肝实质强化;DEL:延迟期,造影剂廓清。
A~D:影像表现如上所述。
E:T1压脂,病灶呈低信号,与肝脏分界更清晰;
F:反相位,未见脂肪肝;
G:冠状T2WI,肝脏轮廓欠规则,提示被膜受累;
H:冠状延迟期,病灶造影剂廓清,中心可见持续强化。
胃泌素瘤肝脏多发转移
小网膜囊区肿大淋巴结
胃壁增厚并异常强化
感谢大家对熊猫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hbyx/11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同亚型肾细胞癌丨MRI及CT表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