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人群可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王捷教授说



作为一种常见病,胆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并发症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

肿瘤防治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很多人都以为孙中山先生死于肝癌,但是,协和医院的病历显示,孙中山先生其实是患上了胆囊腺癌,从癌症确诊到病逝只有短短的46天这是怎样一种凶险的疾病,在短期内就夺走了一代革命伟人的生命?在日前举行的,由广东省医师协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广东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医师分会年会——暨第六届岭南肝胆胰微创外科高峰论坛”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普外科主任王捷教授为我们解开“癌中之王”——胆囊癌的秘密

王捷教授介绍,胆囊腺瘤样息肉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良性腺瘤会恶胰腺癌手术能活多久变,渐渐发展为浸润型癌,女性的发病率会更高所以一般医生会建议,单发、无蒂、直径大于1厘米的胆囊腺瘤性息肉,应该尽早切除

高危人群可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

王捷教授说,由于胆囊癌早期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症状常常掩盖在其他肝胆疾病中,现代影像技术又无法对胆囊壁较早期的病理改变加以明确辨别,使得不少人只注意到胆囊结石的诊断,而忽视了胆囊壁的病变,一旦有了明确症状、体征及胆囊壁明显形态学变化时,胆囊癌已到中晚期了

胆囊结石是高危因素

由于医生们已经发现胆囊炎、胆囊结石与胆囊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就显得十分必要由于现在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够阻止胆囊结石的发生,所以,医生们建议,高危人群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尽胆囊癌能活多长时间早进行胆囊切除术如:年龄在55岁以上,病程超过5年的胆囊炎、胆石症病人;病程在10年以上、结石直径大于2cm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有直径大于1cm的胆囊腺瘤样息肉者;b超提示胆囊壁明显增厚、局限性增厚、不规则增厚或胆囊萎缩者;高危人群应该定期前来找医生,进行动态监测,以利于胆囊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原标题:胆囊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切除胆囊)

南方日报记者 欧旭江 通讯员 朱素颖

王捷教授说,原发性胆囊癌是肝外胆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发生肝脏直接浸润和肝门及淋巴结转移多数病人就诊时已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较低,预后较差胆囊腺癌是胆囊癌的一种,总体发病情况与胆囊癌相似

王捷教治胆囊癌的医院授说,原发性胆囊癌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常合并胆囊结石国内资料显示,有20%—82.6%的胆囊癌合并胆石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囊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临床上发现,慢性胆囊炎患者绝大多数有胆囊结石病史,与之相对应的是,几乎所有的胆囊结石患者均合并有胆囊炎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癌的发生率远高于无胆囊结石人群,胆囊癌的风险与胆囊结石的大小呈正相关对直径大于3cm、病程达10—15年的胆囊结石,应高度提高警惕此类病人应该定期随访,建议手术治疗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南方网(http://)

王捷教授说,多项调查研究及临床资料均显示,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食道癌一般能活几年年龄越高罹患胆囊癌的可能性越大,在我国,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之比约为1.00:1.98,即女性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有研究认为,女性绝经年龄晚、行经时间长,可以导致内源性雌、孕激素的累计分泌增加生育次数多,则导致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反复升高在高雄、孕激素作用下,这些女性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

目前确诊的胆囊癌只有20%—30%的患者能够获得根治性切除,包括早期胆囊癌以及部分局部浸润及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大部分中晚期胆囊癌只能作减瘤手术、胆道引流(内、外引流)手术、消化道短路手术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有部分中晚期胆囊癌患者什么手术方式都不能施行,只能给予药物、介入等治疗,或者尝试生物治疗,预后很差


深圳白癜风医院
深圳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hbyx/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