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之父埃尔热一个理想主义的童子军
头顶一撮金色卷发、蓝毛衣、黄马裤的少年记者丁丁,淘气可爱而又忠诚的猎狐犬米卢,酗酒、脾气暴躁、满嘴粗话的阿道克船长,愚蠢搞笑的杜邦兄弟,卡尔库鲁斯教授……这些形象是比利时漫画大师埃尔热笔下的人物。在故事中,读者跟随丁丁和伙伴们扬帆出海、深入丛林、探寻宝藏,见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并感受到人类纯真的情谊。
▲丁丁历险记封面
自年出版了第一部《丁丁在苏联》之后,丁丁逐渐成为欧洲家喻户晓的人物,上世纪八十年代,《丁丁历险记》进入中国,构筑起孩子们童年的美好回忆。丁丁的粉丝遍布全球,不分年龄与国际,甚至连比利时老国王都“妒忌”丁丁比自己更能代表国家形象:“因为丁丁的脸上永远不长皱纹”。
年4月,丁丁来到了中国苏州,“丁丁,伴你同行”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幕,余件与“丁丁”相关的物品,漫画、海报、邮票、雕塑、影像、埃尔热手稿等,让中国观众重温儿时记忆。
《丁丁历险记》何以风靡全球?并且在近一个世纪后,依旧经久不衰?这还要从“丁丁之父”埃尔热的生平和性格说起。
▲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
丁丁是一位理想主义者的化身年5月22日,埃尔热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原名乔治·雷米。双子星座影响了他的精神和性格,他富有同情心,宽容、慷慨但内向;好奇、沉着、热情但谨慎,富于远见,极其小心翼翼,可以讨论但不喜欢论战。
埃尔热没有接受过任何的绘画教育,但从小,他就酷爱画画,经常在练习本上画一些小故事。父母发现只有一个方法能让他老老实实呆着,就是给他一支笔、一张纸。
埃尔热喜欢富有感情的、生动的绘画,而不是“日常的法西斯主义”,他曾经回忆说:“我没有真正地上过图画课。在学校,我一般都得不了及格分!有一天晚上,我去圣·吕克学校,但人家却让我画石膏柱子,我厌烦地要死,后来再也没有回去过。石膏,我不感兴趣。我想画有意思的人物,画鲜活的物,但那时候,在天主教环境里,我没有画人体的可能:裸体,就是撒旦——魔鬼和伴侣。”
埃尔热研究者努马·萨杜尔说:“埃尔热的天性中有一种对鲜活生命的热爱。在学校中积极参加童子军的活动,养成了他一生爱探险的性格,也是丁丁日后诞生的基础。”
小埃尔热是童子军,所以他开始把一个小童子军的故事讲给其他的童子军听,《冒失鬼巡逻队长托托尔》就这样诞生了。但这还不是名副其实的连环画,只是一个文字写成的故事,配有插图。“讲这个故事,我觉得好玩。没头没尾的,从来就没有脚本。我却奇怪地发现,别人好像也很喜欢这个故事。”埃尔热曾说。
埃尔热先在布鲁塞尔·波尼法斯学校上完中学,然后就进了《二十世纪报》,担任特刊美工。后来,他的绘画得到报社社长诺尔贝尔·瓦莱的赏识,社长想创一个青年副刊,并建议埃尔热创作一个少年记者的形象,用连环画的形式讲述新闻。这个的建议,在当时的欧洲是一件新鲜事,促成了丁丁历险记的诞生。
埃尔热曾回忆道:“我之前没有做过报纸,要让我在20岁就负责一个青年周刊,我真的忐忑不安。就是在这个名为《小二十世纪》的副刊上,年1月,我创造了丁丁。有点托托尔弟弟的感觉,一个当上记者的托托尔,但骨子里还是童子军。我让他先后去了苏联,刚果,美洲,东方,远东……”
▲《丁丁在刚果》
或许每个小说的主人翁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埃尔热也曾明言,“丁丁的世界”就是我,各种各样的我。当我希望成为英雄或者完美的时候,丁丁就是我;当我愚蠢的时候,杜邦杜庞兄弟就是我;当我想把自己外化的时候,阿道克就是我。
跟托托尔一样,也和埃尔热本人一样,丁丁的体内流淌着童子军的血液。“在困难面前,童子军快乐面对,放声歌唱”。丁丁属于正在消失的那类伸张正义的记者,也有自己的立场,在写作之前都经历的冒险。“他是一个新闻界的骑士,一个真正的英雄。这意味着丁丁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关心荣誉,是个楷模。他很聪明,道德品质也很高。”努马·萨杜尔表示:“丁丁是埃尔热理想的化身,和其他的创造者一样,埃尔热通过自己的创造投射除了自己的影子,无意中让作品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
丁丁拥有人类一切美好的品质,勇敢、机智,不畏艰险,为社会争取和平。例如在《丁丁在美洲》一书中,丁丁带着米卢前往芝加哥,几乎凭借一人之力,摧毁了整座城市的黑帮。丁丁会骑马、开飞机、攀岩,拳击、修理无线电,尽管每次陷入险境,但仍然能够转危为安,在《金钳螃蟹贩毒集团》中,他遭到犯罪团伙的绑架,却最终脱险并战胜敌人。这不免带有“主角必胜”的光环,而且高度理想
埃尔热研究者,收藏家雷米·温德利对雅昌艺术网表示:“毕竟,《丁丁历险记》开始时的定位是一部儿童读物。丁丁的每一次逢凶化吉,意味着埃尔热心中对正义的坚持,他让孩子们认识到,正义、友谊、忠诚终将战胜邪恶。”
▲《黑岛》
▲《独角兽号的秘密》和《红色拉克姆的宝藏》
▲《七个水晶球》和《太阳的囚徒》
继《丁丁在苏联》后,埃尔热把目光放眼到全球,让丁丁环球旅行,他陆续创作《丁丁在刚果》、《丁丁在美洲》、《法老的雪茄》,以中国为背景的《蓝莲花》、《黑岛》、《奥托卡王的权杖》、《独角兽号的秘密》和《红色拉克姆的宝藏》……充满想象力的埃尔热甚至让丁丁和阿道克船长飞上月球进行探险。埃尔热自己坦言,在创作月球探险》时,他参考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值得一提的是,《月球探险》创作于年,比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早了15年,但故事中“火箭模型”、“火箭发射读秒”、“宇航服”都和后来真正的航天工程高度一致,可见作者拥有严谨的逻辑思维。
埃尔热研究者海伦·麦特女士向雅昌艺术网谈道:“埃尔热带着孩子们经历异国冒险,甚至飞上太空。在当时,很多人误以为埃尔热是个大富翁,甚至有谣言说他在世界各国都有一座城堡,有条件游山玩水。但其实,埃尔热是个足不出户的家伙,他每写一部故事,都要阅读堆积如山的书籍、报纸、明信片。他追求细节的真实,服装、建筑、交通工具,异域的动植物,都是需要参考实物。将资料用图片来表现,并不简单,因此,埃尔热并不高产,一生仅出品了25集故事。但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媒介并不发达的三十年代,丁丁成了‘世界级的导游’,他满足了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这也是丁丁系列能够成功的原因。”
《红色拉克姆的宝藏》是当时销量最大的作品。从这部作品开始,埃尔热不满足于看照片,在画船和飞机时会单独制作模型。另外,他以首位乘热气球飞行平流层的物理学家奥古斯特·毕加尔为原型,创造了卡尔库鲁斯教授。毕加尔70岁时还曾打破世界深海潜航的纪录;玛林斯派克宫的原型是法国旅游胜地卢瓦尔河谷的一座城堡。“这些元素的加入使故事很耐看。”海伦·麦特女士告诉记者。
▲玛林斯派克宫,其原型是坐落于法国卢瓦尔河谷的17世纪城堡舍维尼
埃尔热沉醉于故事中,他曾说“丁丁的历险有一系列的插科打诨和悬念故事,但并没有组织,并没有事先思考。我自己也在冒险,没有剧本,没有提纲;短短一周的时间内,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做。我甚至都不觉得这是真正的工作,而是一种游戏,一种笑剧。《小二十世纪》每周三晚上出版,有时候到了星期三早上,我还不知道怎么走出上星期给他布下的可怕网络。”
为了让丁丁不断“走出去冒险”,埃尔热到了退休的年纪依然停不下来,并且不愿他人代劳。他曾讲述道:“合作者们可以完成我的工作,完全不需要我,甚至比我画得的更好。但是,要让丁丁具有生命力,要让阿道克,卡尔库鲁斯,杜邦,以及其他所有人都具有生命力,只有我能做到。丁丁(以及其他所有人)就是我自己,正如福楼拜说所‘包法利夫人,就是我!’那是我的眼睛,我的感官,我的心肺,我的内脏!我……我觉得,我是唯一能激活他的人,能够赋予他灵魂。这是一个个性化的作品,跟画家和小说家的作品一样,这不是工业!如果别人也采用“丁丁”来做题材,他们可能会做得更好,也可能做得更差。肯定的一点是:他们做出来是不一样的,那也就是说,这将不再是丁丁。”
▲埃尔热手稿分镜
▲埃尔热手稿人物造型
▲埃尔热绘画草稿
在一次皮下囊肿的治疗中,埃尔热意外失去生育能力,只好把毕生精力投注在漫画创作上。卡斯特曼出版社一位工作人员曾说:“丁丁简直就是埃尔热未生育过的孩子。”
“他还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丁丁历险记》的故事之所以让全世界着迷,还源于埃尔热对现实、对社会问题有高度的白癜风报销基金小儿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hbyx/9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于肝囊肿的这些事,你需要了解清楚
- 下一篇文章: 怎样预防胆结石防止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