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肝血管瘤怎么办会癌变吗
其实肝脏多数所谓“肿”“瘤”都是良性病变,和肝癌有着本质的区别,最为常见的是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很多人经过评估和排查并不需要治疗,患者只要定期观察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肝脏B超即可。如果体检发现肝脏占位病变,无论良性医院肝胆外科做进一步检查,在排除肝癌等恶性病变的基础上,由专业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肝血管瘤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很多人得知患有肝血管瘤后,都会很紧张,一是误将肝血管瘤认为是肝癌,二是害怕肝血管瘤癌变,三是担心肝血管瘤破裂。”目前肝血管瘤患者增多且认识误区较多,“肝血管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肝内血管的异常聚集所致,发展缓慢不会恶变,且极少发生破裂,因此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观察,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肝脏B超即可。”
肝血管瘤是一种海绵状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发病年龄多在40岁至50岁,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多发肝血管瘤。肝血管瘤一般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常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检查肝脏时被发现。肝血管瘤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先天性血管窦发育异常可能是大多数肝血管瘤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类患者大部分有家庭遗传倾向。另外,大部分肝血管瘤发生在女性身上,因此肝血管瘤的发生与女性激素也有一定关系。
肝血管瘤和肝癌截然不同。肝癌进展很快,晚期患者死亡率极高,而肝血管瘤是血管的发育异常,多数是通过瘤体本身不断扩张的血管腔而增大,发展极其缓慢甚至不发展,一般肝血管瘤瘤体本身不发生癌变,患者通常没有特殊不适。仅有少部分较大的血管瘤会产生不适的症状,但也不典型,如腹胀,胃部不适,肝区疼痛等。即便肝血管瘤在长大,也不会转移和侵犯周围器官,通常不会导致严重后果。肝血管瘤破裂的情况极为罕见。一般认为,直径在10厘米以下、位于肝实质内的血管瘤,可以不治疗;巨大肝血管瘤影响肝功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长在肝脏表面,与膈肌、腹壁粘连,有高度出血风险的需要积极应对。
肝囊肿因生长缓慢可长期或终身无症状,常在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其主要临床表现随囊肿位置、大小、数目、有无压迫邻近器官和有无并发症而异。约20%患者有症状,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腹围增大,腹部有包块,多发生在20至50岁。临床上较常见的其他症状和体征还有胃肠道症状。当囊肿增大并压迫胃、十二指肠和结肠时,可引起餐后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腹痛。大而重的囊肿可引起上腹膨胀不适、隐痛或轻度钝痛。囊肿出血或扭转可出现急性腹部剧痛;黄疸。肝门邻近的囊肿压迫肝管或胆总管可引起轻度黄疸,其发生率较低,仅在约5%的病例中出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jbbk/11352.html
- 上一篇文章: 肝囊肿及其与多囊肝的快速鉴别
- 下一篇文章: 肝囊肿,我该拿你怎么办超声介入微创治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