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百日祭ldquo吴氏刀法



专家门诊

合理用药

热点聚焦

手术日

医学史

医学史

你今天的行医故事,就是明天的医学史

按医之大者,为国为民。

今天,距我师父吴孟超吴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百天了。

犹记得5月22日那个中午,师父弥留之际的送别;

犹记得第二天下午,灵车载着师父的骨灰从龙华殡仪馆回到他亲手创医院安亭院区……

彼时,全城大雨,如泣如诉。

杏林子弟皆知,吴老师承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以“裘氏刀法”闻名天下的裘老接受湖北日报记者采访时曾有云:“他(吴孟超)的成绩远远超过了我,无论在临床还是在理论方面,都对我的东西作了改进,并有很大发展。”

那么,此后独步天下的“吴氏刀法”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作为一名追随吴老三十余年的弟子,我为大家分享一下学习“吴氏刀法”的心得和体会。

1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吴氏刀法,首先就是一个快字。

曾经有一位教授形容吴老做手术的五个“一”:一把钳子,一根线,一盏灯,再就是一滴血,和一双手。

一滴血当然是夸张的说法,意思是手术只出一点点血。因为快,伤口都来不及出血。

很多人并不知道,吴老做手术最大的特点是他的“金左手”。手术过程中,左手负责引导方向、控制出血,起到一个中枢指挥的作用。

学会了之后,我切肝用的就是“吴氏刀法”——

如果是左肝切除,先阻断肝门,或者先解剖左肝门,再用左手控制住左半肝,大部分情况下不用阻断肝门,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切掉左半肝,出血非常少。左外叶切除就更简单了,我从来不用阻断肝门,直接就可以切掉,五六分钟、最长10分钟左右就可以结束。

作为徒弟,有“吴氏刀法”加持的我可以快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我到外院开一台右半肝肝癌,旁边手术室同时开工一台阑尾炎。肝上的大瘤子切好了,隔壁阑尾竟然还没割下来。所以这帮兄弟们就惊呼,你开肝癌就像开阑尾一样快!一位站在我后面观摩的胸外科同行开玩笑:哎呀,开肝癌这么简单,我就改行干肝外科吧。

难以想象,吴老在90岁的时候还做胰十二指肠手术,这是外科最大的手术。而且,绝大部分情况下,他可以在两个小时之内做完。

这个速度,懂的自然懂。

当然,吴老的“吴氏刀法”并不是只传给了我一个人。吴老的弟子们,徒子徒孙们,包括一些年轻医生,都得到了吴老的真传,然后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特点。

所以医院的医生切肝脏,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特别快。

2

光快肯定是不行,还得准。

有些观摩过吴老手术的同行说,“吴氏刀法”看起来有些“粗”嘛。这里的粗,自然是粗糙的意思。

但真正的行家都知道,吴老的手术看上去粗,实际上非常准。吴老的粗,首先是了然于胸的大刀阔斧和一气呵成,有若行云流水,让人赏心悦目。

譬如,一般医生手术时双眼会紧紧盯住手术的部位,甚至连眼皮都不敢眨一下,可吴老将手伸进病人的肚子里,头却微微抬起,眼睛注视天花板,这时他的眼睛是长在手指上的。在手术的关键时刻,吴老完全是凭自己的手感行事,没有神助,胜似神助。这,就是“吴氏刀法”的精髓和神韵。

吴老能快,原因有二。其一,基于他的肝脏解剖研究,他对照文献研究肝脏标本的血管走向和分布规律,提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肝脏解剖学理论,即“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

其二,基于他非常充分的术前准备。高手在交手前一定会先充分了解对手,做到心中有数,不轻易出手,出手必定招招致胜。作为外科医生,也同样需要如此。

以肝癌切除手术为例,术前必须仔细了解患者病史,认真阅读患者影像学资料,了解清楚肿瘤大小、位置、周围毗邻、有无癌栓或转移、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并事先拟定可能的切除范围,设想有可能会出现的术中并发症和处理对策。吴老一直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就是在术前一天哪怕再忙,都要亲自带病人去做超声检查,了解肿瘤和肝脏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吴老曾经关照我们这些弟子,一个外科医生必须自己会看B超。所以我还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就专门去B超室轮转了两个月,因此获益终生。

不得不说,吴老这样的做法在现今的外科医生中间并不多见。

3

第三个是稳。

年轻时自不用说,就是到年纪大了,90多岁的他,开起刀来也是极稳的。

对我们这些身边人来说,手不抖是不可能的,但是老人家一辈子台手术做下来,烂熟于胸,同时又很有窍门,拿起手术刀时,他完全不抖了。

就像学武之人须有天赋,吴老成为外科界的一代宗师,也和他的天赋分不开。他个子很小,才1米62,但就跟球王马拉多纳一样,吴老就是肝脏外科的马拉多纳。

为什么说他极有天赋呢?“吴氏刀法”首创了钳夹法和指捏法。对于比较嫩的好的肝脏,他先用指头把肝组织捏碎,然后再用血管钳夹一下,又快又准。这些,无疑都是需要有悟性的。

我们都说绝顶高手有“剑气”。所谓“剑气”,来自于几十年如一日的修炼,并无任何捷径可走。一个外科医生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成长曲线,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的手术悟性是需要的,可以更快成为高手,所以有“手术天才”之说。

一方面,专业书籍必然需要仔细研读,关于人体解剖、手术操作步骤,一定要做到了然于心;另一方面,要不断进行实践,一开始在台下多练习手术基本操作,诸如打结、切开、缝合,然后跟着老师上台拉钩时要勤于观察和思考,之后当自己独立主刀时就要做到胆大心细,该出手时就出手。

真正优秀的外科医生,能够做到术前判断面面俱到、运筹帷幄,手术操作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手术进程行云流水、酣畅淋漓,面对术中突发状况时冷静果敢、镇定自若,处理手术并发症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能够达到如此这般的“快、准、稳”的境界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积累的强大“剑气”才行。

金庸老先生曾经讲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把这句话套用到医生身上,同样是名言至理——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而吴老,就是这样一位毕生爱国的苍生大医。吴老生于年8月31日,如果他还活着,今天就是他的百岁生日。师父千古!

·END·

冷静

专业

有温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jbbk/1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