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生吐槽成就感,看治疗策略选择



“谈癌色变”是普遍的社会心理,对于肿瘤医生,有人想当然认为他们的工作色彩灰暗,“每天遇到那么多癌症病人,慢慢麻木应该失去生活热情”。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肿瘤医生眼中,患癌群体,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般糟糕。在他们眼中: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生存期都在五年以上,对医院也熟,定期去复查,笑眯眯地出现在办公室。”

“肿瘤科里的病人,除了那些真的晚期的患者,很多人的确是能走能跳,也能继续享受生活的。”

在肿瘤医生看来,患癌的人是大有希望的一群人。三名肿瘤医生谈到各自不同的观感:

“像乳腺癌病人、淋巴瘤患者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活5年10年甚至20年,大有人在。”一名肿瘤医生说。

“骨肉瘤和尤文式肉瘤,不治疗就死定了,规范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分别是80%和70%。”

“我曾经看过很多肺癌脑转移晚期患者,部分已经六七年了还很好的生活着,已经超出平均生存期很久甚至达到临床治愈了,我很有成就感!前一周有个患直肠癌术后来化疗的老爷子,照顾他的就是多年前肺癌脑转移来治疗的老奶奶!”

所以,对于新增患者和家属来说,克服恐惧是第一位的。不要总觉得患癌就等于彻底失去希望。事实上,这种偏见,也是许多年轻康复者回复正常生活轨道的一道坎。许多人的偏见,导致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总活在某种阴影里。

在国外,越来越把癌症当作一个慢性病来看待,因为治疗越来越规范,很多人化疗,也不一定住院,也在上班,医院化疗。

当然也要承认,乐观的毕竟只是一部分人,有一部分患者,境况不那么好,这也是挑战着肿瘤医生的成就感。肿瘤医生是这么吐槽的:

“只要看到癌症患者依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那怕只是有不确定的几年,我觉得也是有成就感的,至少我们都在努力去延长生命,去改善生活质量,只要努力尝试就会有争取更大成就感的希望。”

“当你接收一个新病人,可能你是他生命里最后的这段日子里最能将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的那个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能看到一个人的心态,身体状态都有改变,那已经是成就感了,因为我的努力虽不能扭转命运的车轮,但至少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即使是到了最后的那个无能为力的时刻,我依然可以希望他能少一点痛苦,家人的情绪能得到安抚,你难道会说这不是一种成就感?”

“每次病人来的时候身体瘙痒,肚子抓的不成样子。做完手术第二天,病人就不痒了,可以好好休息了,特欣慰。虽然胰腺癌五年生存率很低。”

“本来只能活半年,现在能活3年,那就是成就感;本来不能吃,放疗了可以吃了,那也是成就感;本来疼得要死,给了吗啡不疼了,那也是成就感;已经救不动了晚期弥留的,给他安安静静的,体面的,没有痛苦的走,那也是成就感。”

“在我看来,通过治疗让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如想办法减少胸腹水,减轻脑转移患者的剧烈头痛,减轻其他癌痛等等),或者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也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呢。”

从这几个肿瘤医生的观感可以看出,他们对成就感的追求,贴合实际,大致是三个方面:规范治疗让患者康复获得更长的生存期,更高的生存质量,尊严和降低痛苦。

对患者和家属而言,也需要正视现实,对病情有一个基本的定位,然后确定治疗的目标。纠结"还能活多久"之前,新增患者最需要搞清楚的2个问题在一个好的心境下规范化治疗: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目标,追求不同的治疗效果。

这样才能不盲目乐观,也不过于悲观,心安稳了,心态才会变好,饮食、睡眠、锻炼才能正常,免疫力也会提高。能过好自己的日子。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有一些处境不好的患者,靠自己的意志,或者某种运气,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但也不能过于神话,毕竟,对一个人有效,和对一万个人同样有效毕竟不同,在药物临床实验三期,往往也是排除那种特例。所以,我们有时也不要过于相信口耳相传的事情。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好的药物,大陆最新的肿瘤药上市要比境外滞后,肿瘤医生也束手无策。

在治疗过程中,有部分患者去境外求医,其实,也要有目标的求,如果不是土豪,最重要的,还是去境外“求药”而不是求医。

比如在境外,服务确实很好,甚至像五星级酒店,患者可以拿笔勾选后,自然有医护人员按照要求来服务。但是,这些优质服务,都是需要耗费昂贵的费用。

至于手术什么的,国内的医生,其实技术并不会比国外医生弱,国内病例太多,熟能生巧,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去境外求医,其实去香港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位做港澳跨境医疗的博士曾透露,香港的医生权力比较大,只要认为有效的药物,不管管理部门有没有批准上市,医生都可以用。

而去香港买药,价钱差别也大:有些医生名气大一些,走量较多,价钱比药房都要便宜。而通过香港医生远程诊疗,费用也会低很多,只要几千块钱。

《澎湃》此前也报道过一个聪明的患者张翔,在各种治疗手段失灵后,就选择了去香港买药,9个疗程后劫后余生。当然,金钱的代价也不小。张翔是上海人,是化名。

张翔在中国内地用尽治疗手段后,把希望放到了港澳地区。

年10月,张翔查出肺癌,随后是一系列的术前化疗、手术、中药调理、术后化疗与放疗。然而结束治疗后仅4个月即复发。复发后新一轮的化疗最终无效失败,由于过度化疗,副作用特别大,张翔免疫力直线下降,晚上睡眠无法平躺,饮食无胃口,走路没力气。

张翔一度陷入绝望,“医院也回拒了我,无药可医……”“最终了解到PD-1免疫治疗非常符合我的条件”。

PD-1抗体药物已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官方建议该药物主要针对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

在所有医治手段无效的情况下,张翔选择了PD-1免疫疗法。PD-1药物分为两种剂量,毫克市值3万,50毫克市值1.95万元,一公斤体重配置2毫克药物。张翔配置了毫克的剂量,一次花费5万元,前后9次共花费了45万元。

治疗从年6月份持续到当年年底,每次间隔21天。

“很好,基本治愈”,劫后重生的张翔自觉幸运,同时也为病友感到惋惜,“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也只能放弃”。

5月15日,斗瘤推出的故事:抗癌6年起死回生,拆迁却成了她的一道坎患者田萍也是通过PD-1起死回生。

看到这些奇迹,也有患者家属来咨询PD-1。需要提醒一点的是,虽然PD-1有神奇的效果,但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在去做检测前,医院,医院的检测是不是和比较大的公司合作。医院受地区因素影响,医院出的,但背后检测的其实是当地技术实力不够的公司,其检测效果往往失效,也会给患者决策带来困扰。

更多故事:

我是一名肿瘤医生,三年前患了“胆囊癌”

妈妈接连遭遇“乳腺癌”“肺转移”“子宫肿瘤”,都扛了下来

从警37年的女警官,患癌瞬间还是痛哭流涕

一名肿瘤内科医生患癌后的忠告:每天坚持喝毫升白开水

陪伴母亲抗癌,医院主治医生这样抉择

十五岁患癌让我赢得了别人的尊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bzl/1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