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胆囊癌真的ldquo意外rdq
胆囊结石10余年,期间一直做检查,为何“突然”发生了癌变?看看下面的内容~
张大爷患胆囊结石有10余年了,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反复发作了多次。医生每次都建议他做胆囊切除术。但张大爷一直想着做保胆取石,不切除胆囊,所以一直拖着。
今年过年,张大爷因为进食了油腻肉汤,急性胆囊炎发作,疼痛剧烈,这才下决心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是,一个意外情况让一家人措手不及。
手术中,医生告诉家属,意外发现张大爷的胆囊已经发生了早期癌变。但是张大爷一家人都疑惑不解:10余年一直在做检查,为何都没有发现肿瘤呢?什么是意外胆囊癌呢?
意外胆囊癌(incidentalgallbladdercancer,IGBC)是指“以初诊为胆石症实施胆囊切除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胆囊癌”。其概念属于“舶来品”,国外最早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突出其“隐匿性”“非可疑性”“不可预知性”,特指此类胆囊癌在术前未被发现,术后病理确诊。在我国,术前胆囊癌确诊率仅30%,IGBC的比例高达0.91%~2.09%。
“意外”分二个方面:01技术方面的“意外”手术中未发现胆囊癌或行术中冰冻病理未能检出,却在石蜡切片复检时发现,术中冷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的诊断不相符。关于两者符合率的报告各不相同,据国内文献报道,术中冰冻切片诊断总确诊率为93%~99%,延迟诊断率为0.4%~3.5%,误诊率在0.5%~1.0%。与常规石蜡切片相比,冰冻病理存在更高的假阴性(误诊率)。原因在于,在做冰冻病理时,切片组织会因快速制冷出现冰晶、细胞肿胀等变化,而温度过低或过热或是温度由冷变热,都会使炎细胞变形导致胞核肿胀、异型,呈现巢状、条索状分布,容易被误诊。当使用冰冻病理无法判断疾病是良性还是恶性时,病理医生会暂时给出“良性”的判断。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得出的是假阴性的判断,之后还是可以通过其他治疗手段予以补救,但如果贸然判断为“阳性”,切除了病人的某个重要器官,以后就无法补救了,这种过度医疗的伤害对病人更大。
02思想方面的“意外”术前及术中评估不充分带来的“意外”。术前检查不充分,忽视高危患者的术前检查。研究发现超声内镜诊断胆囊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2%、22.2%、78.1%和33.3%,其诊断T1期胆囊癌分期的准确度亦可达80%。多排螺旋CT鉴别良恶性胆囊占位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分别为72%和44.4%。而MRI/MRCP3.0T薄层(<5mm)的弥散加权成像扫描鉴别胆囊良、恶性疾病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91%和87%。需要注意的是,MDCT和MRI对胆囊癌T分期的诊断效力相对较差。早期的胆囊癌病灶小,即使在影像检查上也无特殊的表现,反而胆囊其他病变如结石、炎症掩盖肿瘤,所以即便是手术前做了超声、CT等检查,也可能发现不了。
追溯剖析“意外”发生的原因,最重要的环节在于术前、术中对癌变的高危预测因素进行合理评估和判断。部分患者和张大爷一样仍存在着“讳疾忌医”的观念,害怕手术,能不做脏器切除就不做脏器切除,即使早已发现胆囊结石,甚至炎症已反复发作,仍对于手术切除存在顾虑,最终导致胆囊恶变。虽然IGBC的多数患者分期较早,预后较好,但我们必须树立“胆囊结石并非小病”“胆囊切除并非小手术”的正确观念,减少意外胆囊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rayF,FerlayJ,SoerjomataramI,etal.Globalcancerstatistics:GLOBOCANestimatesofincidenceandmortalityworldwidefor36cancersincountries.CACancerJClin,,68(6):-.
[2]秦建民,意外胆囊癌误漏诊原因与临床防治策略.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8(23):-.
图文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文章作者:李恋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往期精选1、沉痛代价!12岁患儿被迫切除睾丸、附睾!这个案例为所有人敲响警钟2、这不是海鲜过敏,是梅毒!!!是梅毒!!!▼点击“阅读原文”做千量题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bzl/13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紫金信托成功举办ldquo快乐是最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