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方慧诊中日肿瘤前沿技术研讨会之放疗组
尚方慧诊国内外肿瘤就医智慧之选北京上海就医:医院和医院一站式就医服务(专家门诊挂号预约到治疗陪护等)。日本美国就医:日本美国专家会诊/日本美国质子重离子治疗,PD1、AZD等药物治疗。专家远程会诊:北京上海、日本美国顶级肿瘤专家远程咨询会诊。
┃尚方慧诊品牌活动回放之三
专场
随着现代肿瘤学的发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约有70%的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其中放射损伤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放射损伤的并发症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对放射损伤的顾虑会限制放疗剂量;放疗的副作用会降低病人的耐受性。鉴于此,尚方慧诊于年1月16日在上海铂尔曼酒店组织了放疗组织保护专场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的多名专家对组织保护进行了跨学科(放射治疗科和介入科)的交流,以促进对放射治疗正常组织保护的经验分享。
在专场,医院放射介入科主任李文涛教授致开幕词,首先对来自日本的辻井博彦教授和岸和史教授表示欢迎。并表示今天来自日本和国内的知名教授讲者包括了肿瘤质子重离子放疗、Tomo放疗和调强放疗的专家,肿瘤外科治疗专家,化疗和介入方面的著名专家,与肿瘤治疗是多学科综合模式是非常契合的。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各自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合作的方式,更好的治疗患者。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接着是来自日本北斗病院的副院长、放疗科主任岸和史教授做了专题报告《GelSpacer》(凝胶注射)。在介绍学术内容之前,岸教授首先介医院医院:在肿瘤治疗方面,医院是亚洲最早开始进行Tomotherapy(俗称托姆刀)医院,日前医院托姆刀机器已经升级换代到最新版本。从年到现在,医院积累了十年Tomo刀放疗的经验,堪称亚洲之最;北斗病院计划于年开始为肿瘤患者提供质子治疗。紧接着,作为同时拥有放疗医生执照(从事放疗临床工作近30年)和介入医生(从事介入14年)执照的医生,岸教授介绍了如何通过在放疗过程中实施凝胶注射来保护正常组织降低放疗副作用,提升放疗疗效的报告。作为此领域的先行者,岸教授发表了多篇文章并颇有建树。根据岸教授的介绍,在放疗过程中使用间隔物,最常见的是在前列腺癌和妇科肿瘤上,实施的方法有多样:凝胶注射作为间隔物,使用球囊作为间隔物,或者通过外科手术植入间隔物。岸教授介绍了一个碳离子放疗中通过外科植入间隔物的失败案例(根据年关系国际介入会议上的学术报告),说明固体的间隔物可能是有害的,因为1)固体间隔物有可能会持续的压迫动脉,导致压迫部位血管栓塞或者穿孔;2)是一个危险的选择,不管此间隔物能否被吸收或降解;3)作为可取回的间隔物,使用的时间有限。
岸教授重点介绍了凝胶注射作为间隔物来保护正常器官提升放疗疗效的经验。通过注射凝胶,可以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处,在肿瘤和周围危险器官之间建立安全距离,比如说拉开前列腺癌和直肠的距离;或者在皮下肿瘤(如淋巴转移)放疗中达到保护皮肤的目的。介入手术(注射凝胶)的过程也相对简单,患者不需要被固定住,绝大部分凝胶注射手术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当然也需要介入医生资质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来避免一些小问题的发生。通过分享凝胶注射案例的分享,岸教授分享了手术经验以及凝胶注射的优势:对比60例凝胶注射的临床放疗案例和36例不接受凝胶注射的放疗案例对比,通过凝胶注射能有效加大放疗单次剂量提高疗效(2.78倍),降低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岸教授最后分享了他在移动放疗靶区通过凝胶注射保护正常组织的案例,例如皮肤、神经、眼球和肺部的应用。岸教授认为,在将来,凝胶注射将有可能促进大分割放疗的安全实施,甚至是在质子重离子放疗领域。专场第二个进行学术报告的是来自医院放疗科的赵建东教授,赵建东教授在肝胆胰腺等腹部肿瘤放疗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赵建东教授认为,胃肠道放射损伤的有诸多急慢性病理表现,如粘膜损伤和炎性反应和肠壁的纤维化及血管硬化等,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增加了经济负担。他分享了在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预防胃肠道损伤的一些方法,例如通过腹板的使用来减少照射的小肠体积,或者通过IMRT的应用来优化放疗技术。赵建东教授认为,质子重离子比起常规的光子放疗更能降低对胃肠道的损伤。
但是尽管具有上述这些手段,赵建东教授认为,如何降低放疗靶区(PTV)毗邻的胃肠道放射损伤仍然是一个大的挑战。在传统或现有放射治疗方式下,为了降低毗邻胃肠道的放射治疗损伤,一般是以牺牲靶区或者降低剂量为代价的,这当然会影响放射治疗的疗效。而通过放射治疗前外科植入间隔物或者注射可吸收的水凝胶,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专场汇报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医院介入科的李国栋医生。李国栋医生主要汇报了介入科做病理穿刺的诸多经验--直接应用于凝胶注射的经验。
肿瘤诊断的正确与否是至关重要的。其金标准是病理或细胞学诊断。临床上许多肿瘤位于身体的深部,手术切取活检创伤非常大,对病人的康复非常不利。CT引导下的肿瘤穿刺活检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等优点。但一些可疑肿物周围有大血管及重要脏器,穿刺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来自医院的李国栋医生及其所在的李文涛教授的团队,具有上万例肿瘤穿刺的经验。穿刺的成功率和风险的控制走在世界的前列。李国栋医生的肿瘤穿刺的学术讲座,包括了穿刺的适应征和相对禁忌症,穿刺的方法,对早期肺癌穿刺植入标志引导手术的方法,并发症的控制和处理等。他们团队对肺部小结节毗邻大血管的成功穿刺,让日本讲者也感到佩服。李国栋医生也表示,对放疗要求打胶的穿刺技术,没有明显的技术难度。希望能与放疗医生早日合作开展,造福中国病人。
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引起了极大的思想碰撞,因此此环节的讨论非常热烈。
李文涛教授和岸教授就介入打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认为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保护放射损伤的疗效明确的特点。应该早日在国内开展。
李文涛教授还和日本的辻井博彦教授就打胶技术在质子重离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学术探讨。为国内刚刚开始的质子和重离子放疗进行了打胶技术的准备,让质子重离子放疗的适应征能有效的扩大,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更多的病人。
专场
肿瘤学领域把腺样囊性癌描述为“最难治的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局部浸润、侵袭性很强,容易沿着神经生长蔓延到颅内,属于“最具有生物学破坏性和无法预知的头颈部肿瘤之一”。腺样囊性癌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对于无法手术或者拒绝手术的则采用根治性放疗,化疗的作用有限,目前上市的靶向治疗药物几乎无效。在尚方慧诊于年1月16日在上海铂尔曼酒店组织的中日肿瘤治疗前沿技术研讨会上,尚方慧诊邀请了中国日本在质子重离子放疗领域(日本国立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所长辻井博彦教授)、光子放疗领域(医院王孝深教授)以及外科手术领域(医院王玉龙教授)顶级专家学者,对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多方面的精彩交流和探讨。
专场由医院放疗科主任陈佳艺教授主持。
全球重离子领域重量级专家、日本国立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理事辻井博彦教授分享的报告为。辻井博彦教授分享日本放医研过往二十年重离子临床经验,着重分享了腺样囊性癌的相关重离子治疗经验。辻井博彦教授认为常规的光子放疗加或者不加化疗,对腺样囊性癌的疗效较差。而在日本国立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重离子放疗治疗腺样囊性癌取得了不错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T1-3期,T4期和复发的患者的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4%,68%和76%;T1-3期,T4期和复发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1%和61%。
医院放疗中心王孝深教授在此学术会议上做精彩报告,内容精彩,表述清晰。王教授明确了腺样囊性癌的治疗原则:可手术的:首选手术切除+术后放疗;不可手术的:局部广泛期:根治性放疗;远处转移:个体化治疗,局部放疗不可缺少。在放射治疗领域,王教授从腺样囊性癌好发部位的神经支配和走行讲起,详细描述了常见腺样囊性癌的靶区勾画范围和原因。此次报告还涉及腺样囊性癌的质子和碳离子治疗以及化疗等。是难得的放疗临床实践的参考资料,有重要的教学指导价值。
医院头颈外科王玉龙教授就复旦肿瘤手术治疗的涎腺肿瘤病人的基本情况做了一个深入的回顾和总结,探讨了涎腺癌的淋巴结管理模式,就涎腺肿瘤的手术尤其是创新手术方法做了示范。使我们对头颈部涎腺肿瘤中的腺样囊性癌(ACC)的外科治疗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结合包括质子重离子在内的放疗多学科治疗,王玉龙教授也给了中肯的建议。
非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各位转发朋友圈。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bzl/8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心宫颈囊肿导致你的孕期不至
- 下一篇文章: 面神经杀手腮腺腺样囊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