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技术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法介绍
冲击波治疗方法和其他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具有非侵入性、组织损伤小、无痛苦、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等优点。其利用高强度聚集冲击波,刺激活化成骨细胞和间充细胞,加速微循环;利用机械波的强渗透力,松解病灶组织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目前冲击波已经在临床急慢性软组织疼痛治疗中广泛应用。目前我院康复疼痛科已成功引进该设备技术,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治疗。
昨天为大家介绍了部分体外冲击波疗法的适应症,今天继续为大家科普冲击波还能治哪些疾病。
腱鞘炎
病因:腱鞘炎是由于屈指肌腱与掌指关节处的屈指肌腱纤维鞘管反复摩擦,产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局部出现渗出、水肿和纤维化,鞘管壁变厚,肌腱变粗,阻碍了肌腱在该处的滑动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手腕腱鞘囊肿是一种肿胀,是指发生于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一种内含胶冻状粘液的良性肿块,其多为单房性,也可为多房性。腱鞘囊肿是不会发生癌变,不会扩散,虽然他们可能会扩大规模,他们就不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手腕腱鞘囊肿症状很明显,发病部位会有轻微酸痛感,囊液变多时就会变硬而且有压痛的感觉。
定位:一般用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
治疗方法:治疗压力1.8——2.2bar,每次冲击~次,每次治疗间隔5~7天,3~5次为一疗程。
肩峰下滑囊炎
病因:肩峰下滑囊炎,可因直接或间接外伤引起,但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和退行性变,尤以滑囊底部的冈上肌腱的损伤、退行性变、钙盐沉积最为常见。肩峰下滑囊由于损伤或长期受挤压、摩擦等机械性刺激,使滑囊壁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增生、肥厚、粘连等无菌性炎症。
定位:采用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或超声定位,以肩外侧面疼痛、上臂外展外旋时甚痛为激痛点,以触痛点为中心作为治疗点。
治疗方法:用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头压力2—3bar,频率5—10Hz,每次冲击次,每次治疗间隔7天,3—5次为疗程。
距骨骨软骨损伤
病因:有两种常见的距骨骨软骨损伤类型。一种是距骨顶前外侧损伤,是由于踝关节背屈和内翻时,与腓骨挤压形成。另一种是距骨顶后内侧损伤,是由于踝关节跖屈和内翻时,与踝关节胫骨面挤压形成。创伤可以是单独的一次损伤,也可以是不断的微小创伤。踝关节疼痛及其功能障碍,软骨下骨局限性水肿和(或)坏死,无巨大囊性变患。
定位:采用MRI结合解剖标志定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足固定于支架或枕头上,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以MRI所示损伤区域在体表对应部位为定位点,压痛点作为附加定位点。
治疗方法:治疗应以定位点为中心,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由低能级逐渐增加至所需能级,治疗压力2.3—2.8bar。通常采用多次治疗法,每次治疗选择2~3个治疗点,每个点冲击次,共冲击~次;间隔1天,治疗5次为一疗程。建议治疗3~5个疗程,间隔2个月。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行踝关节MRI检查,了解病变情况。
阳泉康复疼痛科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stl/10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AUA会议报道四
- 下一篇文章: 吐血整理康复考试必背重点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