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从早期症状中发现,防癌不能全凭运气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然能使1/3的肿瘤患者,有治愈的希望。”对此,专家介绍说,癌症的致病机制复杂,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以及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患者要学会从早期症状中发现肿瘤,争分夺秒地全面、及时、准确诊断,千万不能自暴自弃,给自己戴上“死亡”风险的帽子。早期症状①把握防癌主动权②警惕肿瘤的“预警信号”

把握防癌主动权

出现症状往往已是癌症中晚期,还有早期诊断的意义吗?癌症并不是绝症,患者应多了解‘与瘤生存’‘适度治疗’的新观点,将癌症当成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是一种慢性病。随着不同以往、相对稳定的新理念走入临床,防癌抗癌也已进入一个“新常态”的阶段,因此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警惕肿瘤的“预警信号”原因不明的较长时间体重减轻要引起重视;   身体任何部位,如乳房、颈部、腹部发生原因不明之肿块,并不断地增大,可能患乳腺癌、皮肤癌、恶性淋巴瘤、颈淋巴结转移癌等;   经久不愈之皮肤溃疡,黑痣或疣迅速增大、变硬、不平、溃烂、出血,可能患黑色素瘤或皮肤癌;   进行性吞咽困难,持续性声音嘶哑,可能患食管癌或喉癌;   耳鸣、听力减退、鼻塞、回吸性血涕、头痛,可能有鼻咽癌;   中老年已婚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可能患宫颈癌或宫体癌;   持续性消化不正常、上腹部不适、大便隐血,可能患胃癌;   便血或排便异常,可能患大肠癌;   久治不愈的干咳或咯血,可能患肺癌;   无疼性血尿,可能患肾癌。   专家强调,早期癌症并非一点征兆都没有,人们最好还是提前盘点与癌症认亲的“坏习惯”并改正;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把“健康”拴在自己身上。癌前病变——“指鹿为马”才吓人“癌前病变”与“早期症状”,往往被患者“指鹿为马”,仿佛进入生命的倒计时。癌前病变并不是癌,也不是癌的初期,它们与癌有质的区别。癌前病变是可逆的,大多数不会演变成癌症。   癌前病变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转变为癌。不同的肿瘤,这一几率也有高有低。而且,所有的恶性肿瘤都有癌前病变阶段,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大部分癌前病变会“悬崖勒马”并转危为安,只有相当小的一部分癌前病变会继续发展,演变为癌。

大部分癌前病变都得借助检查才能发现。最常见的癌前病变有8种:

一、黏膜白斑,主要是口腔、消化道、阴道等组织黏膜的白斑; 二、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三、是宫颈糜烂,主要是重度宫颈糜烂;   四、是乳腺囊性增生;五是老年日光性角化病;   六、色素性干皮病;   七、胃肠道息肉,特别是家族性的、多发性的息肉;八、某些良性肿瘤。任何癌前病变都查不出癌细胞,仅其中的少部分可能演变为癌症。癌症的致病机制复杂,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以及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癌前病变发展成侵袭性癌一般需要10年的时间。有专家指出,仅仅发现癌前病变,不要惊惶失措,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如需要手术治疗,就应积极手术;如需要定期复查的,就应主动定期复查。切不可忧心忡忡,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长期的精神紧张,可降低机体免疫力,甚至会促使机体内正常的细胞癌变。

哪些常规检查能及时发现早期癌症?

很多癌医院就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因此,定期体检逐渐得到人们的    那么,到底选择做哪些常规检查能够在有限的花费下,达到最有效、最经济的体检效果,帮助我们发现早期癌症,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呢?下医院中常见的检查项目,您可到正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选择。内镜检查——可确诊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检查一般指的是胃镜和肠镜检查,尤其是肠镜,很多人担心检查过程中的痛苦或发生意外情况而产生抵触情绪。殊不知,在临床筛查中,肠镜等内镜检查是最有效、最理想的诊断方法。因为在检查过程中,医生肉眼可直接观察肠道有没有异常,如果发现病变部位,医生用肠镜前端特有的活检钳钳取组织做活检,通过病理检查及早确诊是否为恶性病变,能有效地发现早期无症状的消化道肿瘤。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肠镜管道的直径相比从前有所缩小,并且材质也更加柔软,检查时的疼痛程度并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高。如果对肠镜检查的耐受性不好,医院也开展无痛肠镜,能够很好地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痛苦。低剂量螺旋CT——可发现早期肺癌病灶肺癌常规体检中,一般都有胸片检查这一项,它可以发现一些肺、心脏、纵隔和胸膜的病变,但胸片几乎无法发现直径1厘米以下的早期肺癌病灶,所以通过胸片发现肺癌早期病变的漏诊率较高。   与传统胸片相比,低剂量螺旋CT检查在发现早期肺癌方面优势明显,能够发现1厘米以下的小结节,大大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能力,并且辐射剂量也没有常规CT那么大,对肺癌高危人群来说是一项不错的选择。研究证实,在肺癌高危人群中开展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降低约20%的肺癌死亡率和7%的总体死亡率,对发现早期肺癌具有重要意义。乳腺钼靶——可筛查乳腺癌提起乳腺癌的筛查手段,想必很多人都听到过钼靶,而大多数人都被这个看起来高大上的名字给镇住了。这个检查怎么做?是不是很贵?是萦绕在大家心中常见的问题。   其实,通俗来说,乳腺钼靶就是乳房X线检查,是发现早期无症状乳腺癌的最佳手段之一,是唯一被证明能通过早期发现乳腺癌而降低死亡风险的筛查手段。因此,建议40~45岁以上的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钼靶结合B超检查,减少漏诊的可能性。肿瘤标记物——起辅助参考作用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从网络、媒体、医院周边发放的小广告等途径,以为“一滴血可以查出癌症”,这里面提到的概念就是肿瘤标记物检测。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可靠的。肿瘤标记物是由肿瘤组织自身产生,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生化物质,在医院通过抽血即可化验,主要有癌胚抗原、糖类抗原、天然自身抗原、细胞角蛋白以及肿瘤相关的酶、激素、某些癌基因等,在临床诊疗中往往作为辅助的参考指标,帮助临床医生判定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和疾病阶段,但并不是确诊癌症的根本标准。很多人在化验单上看到数值后面的箭头就很紧张,担心是不是化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就得癌症了,其实未必结果就是恶性肿瘤。总之,癌症是一种常见病,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离我们并不遥远。癌症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不足以引起大家的警惕。因此,建议大家定期体检,积极筛查,通过一些常见的检查手段帮助我们密切监测自身各项指标的动态,花小钱,省大钱,把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

赞赏

长按







































北京的医院治疗白癜风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zyy/1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