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恶性肿瘤



病因

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其他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根据国内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这两年来,医院,看胆囊癌的病人越来越多,专家一直在研究有关这种疾病的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与胆结石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胆胰管合流异常,也很容易引起这种疾病的发生,下面介绍文章就是,胆囊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国外报告则高达54.3%~%,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的汇合连接处存在畸形有关,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进入胆管内,使胆汁内的胰液浓度提高,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粘膜变化生,最后发生癌变,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关系胆囊癌患者常合并有胆囊结石,其合并率在欧美为70%~80%,日本为58.8%,我国为80%,胆囊癌好发于易被结石撞击的胆囊颈部,并多发于患结石时间10年以上,故认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大于3cm者,胆囊癌发病的危险性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有人认为胆石中含有致癌因子,但缺乏确切的证据,且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发生率仅1%~2%,因此,胆石与胆囊癌之间有无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2.胆囊良性息肉与腺瘤和胆囊癌的关系Sawyer报告29例胆囊良性肿瘤,其中4例恶变,他复习了近20年文献资料,认为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胆囊腺瘤多单发,有蒂,癌变率约10%,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发现,直径小于12mm者,多为良性腺瘤;直径大于12mm者,多为恶性病变,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有腺瘤成分,从而认为腺瘤有癌变的可能。

  胆囊腺肌增生症以往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恶变可能,但近年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发生胆囊癌的报道,目前已被确认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3.胆胰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发病的关系Kinoshita及Nagata研究,胆胰管汇合共同通道超过15mm,出现胰胆反流,称为胆胰合流异常,许多作者指出胆胰管不正常的汇合,使胆囊癌的发病率上升,胰胆管汇合部畸形时,胰液长期反流使胆囊黏膜不断破坏,反复再生,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有报道,ERCP检查发现胆囊癌患者中,有16%合并胰-胆管汇合部畸形,Kimura等报告96例胆囊癌经造影证实65例胆胰管合流异常,同时观察65例胆胰合流异常者,16.7%合并胆囊癌,对照组例胆胰管汇合正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8%,另一组报告胆胰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25%,正常汇合组例,胆囊癌发病率为1.9%。

  4.其他因素此外,Ritchie等报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往往伴发胆囊癌,Mirizzi综合征患者胆囊癌的发生率增加,亦可能为病因之一,有报告胆囊癌发病与胆囊管异常或先天性胆管扩张有关。

临床表现

1.右上腹疼痛

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不佳。这是由于胆囊功能不足以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

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黄疸。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黏膜黄染,伴皮肤瘙痒。

4.发热

部分病人出现发热。

5.右上腹肿块

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是因为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如侵犯十二指肠也可以引起梗阻;另外肿瘤侵及肝胃胰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检查

1.B超声检查

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是首选检查方法。内镜超声用高频率探头仅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明显提高胆囊癌的检出率,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

2.CT扫描

CT扫描对胆囊癌的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

(1)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

(2)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胆囊腔存在;

(3)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如果肿瘤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肿瘤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

4.ERCP

ERCP对于能够显示出胆囊的胆囊癌诊断率可达73%~90%。但ERCP检查有半数以上不能显示胆囊。

5.细胞学检查

(1)细胞学检查可以直接取活检或抽取胆汁查找癌细胞。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不高,但结合影像学检查仍可对半数以上胆囊癌患者作出诊断。

(2)肿瘤标记物在肿瘤标本的CEA免疫组化研究报告中胆囊癌的CEA阳性率为%。进展期胆囊癌患者血清CEA值可达9.6ng/ml,但在早期诊断无价值。CA19-9、CA、CA15-3等肿瘤糖链抗原仅能作为胆囊癌的辅助检查。

治疗

1.手术治疗

可采用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肝门部胆管癌故息性手术,中下部胆管癌切除术等方法。

2.化疗

术中经胃网膜动脉插管至肝动脉,留置药物泵于皮下后,经药物泵给药,常用的化疗药为5-Fu,MMC。

3.放疗

术中放疗、术后定位放疗及分期内照射等,根治性放疗剂量照射,对晚期胆管癌有一定的效果,可使癌细胞变性坏死和抑制其生长,可延长晚期胆管癌病人的生存期。

就目前治疗现状而言,胆囊癌仍是医学上未被攻克的一大难题,但是这并不等于得了胆囊癌就被宣判了死刑,临床上亦有不少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病例。胆囊癌能治好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身体机能。胆囊癌能治好吗?对于早期胆囊癌患者而言,主要取决于是否及时采取了恰当的治疗手段。一般来说,早期胆囊癌癌肿较小,未发生扩散转移,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胆囊癌的手术切除。胆囊切除术是早期胆囊癌的主要手术方式,经手术切除后的胆囊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对于中晚期胆囊癌患者而言,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及病人的身体状况。中晚期胆囊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姑息性手术、放化疗、中医药治疗,上述方法均各有其优缺点。对于癌肿扩散程度较大,发生多处转移的中晚期胆囊癌可作姑息性手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有梗阻性黄疸须作胆管引流术,以减轻黄疸和皮肤瘙痒;如产生幽门梗阻,则可作胃空肠吻合术等。胆囊癌对放疗较为敏感,因此放疗是胆囊癌中晚期常用治疗手段,其对癌肿有直接的杀灭作用,但亦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因此放疗时间,放疗范围应结合患者全身状况慎重选择。另外,化疗亦对癌肿有抑制作用,可与放疗结合应用于中晚期胆囊癌的治疗中,疗效比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为好。鉴于放化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在中晚期胆囊癌的治疗中可合并中医药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对于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已经难以耐受化疗的中晚期胆囊癌患者,可用中医药进行保守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没化疗明显,但远期效果好,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明显的作用。胆囊癌能治好吗也与病人的身体机能密切相关,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胆囊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胆囊癌患者极为重要。在饮食上,胆囊癌患者宜食新鲜蔬菜、鸡蛋、清蒸鱼,忌食煎、炸、高脂肪食品,不宜食用红枣、桂圆、白木耳等易致腹胀的补品。总的来说,胆囊癌能治好吗因治疗效果及身体机能而异,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治疗,均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胆囊癌患者应该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胆囊癌的治疗中来,胆囊癌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高于以前。







































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专科白癜风医院北京哪里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yzyy/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