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岩教授告诫胆囊切除后需警惕结直肠癌



大多数人在患了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后,大多会选择“一切了之”,确保以绝后患,达到治愈目的。在接受胆囊切除术之后,医生总会嘱咐患者要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以防术后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但大家可能不知道,胆囊切除术后,除以上常见并发症,还有继发结直肠癌的可能。

我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胆汁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院长高凤岩教授始终强调,胆囊对人体有着不可替代性,以往人们对胆囊功能认识和理解的并不深刻,只是将其视为一个胆汁的“储存罐”,在遇到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时,往往主张将胆囊摘除就是了,没必要“养虎为患”。而若是轻易地摘掉了胆囊,不仅因脏器缺失导致生理上的缺陷,还易引发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十二指肠液和胃液返流,增加胆管损伤概率、增高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以及易于诱发结直肠癌的严重后果和重重隐患。

“但这并不是说患者切除了胆囊,结直肠癌就一定必然发生。只是说,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能诱发结肠癌。”高凤岩教授解释,人的胆囊具有浓缩、储存和排空胆汁的功能,平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大多储存在胆囊里。人们早吃饭后,特别是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后,胆囊就会收缩,把胆汁排入肠道,帮助身体消化、吸收。如果胆囊切除了,胆汁无处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就会昼夜不停地直接进入肠道,造成肠肝循环次数增加,使胆汁中的初级胆酸与肠道厌氧菌接触增多,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有致癌作用的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和石胆酸)比例将会大大增加。次级胆汁酸中的石胆酸是大肠癌的“催化剂”,脱氧胆酸可转化为甲基胆蒽,后者已被科学家证明是一种强有力的致癌物。

国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次级胆汁酸强氧化效果极强,可破坏细胞的基因,使细胞的抵抗风险能力下降,并催生恶性转变,这些因素会促使肠黏膜引发癌变。胆囊切除后和大肠癌是否存在关系,国内专家也做了一些调查,医院对-年收治的大肠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5年的时间共收治大肠癌例,对照组选取同期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例。分析发现,例大肠癌病例中,既往行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者37例,占28.03%,对照组只有14例,占10.15%,大肠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医院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工作,对-年收治的大肠癌例病人开展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同期与胆囊结石无关的其他肿瘤例,例大肠癌患者中,既往行胆囊切除术及合并胆囊结石者共40例,占25.6%;而对照组35例,占6.3%。由此看出大肠癌组明显占了上风。

当今医学腔镜技术日新月异,摘除胆囊手术已非常方便和安全,但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小结石、小于0.5厘米的胆囊息肉、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在考虑行胆囊切除术时,还是应慎重再慎重。高院长指出,尽管胆囊切除后可能会诱发大肠癌变,但目前临床发生率并不是很高,不必过于惊慌。他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自我养生保健,建立合理饮食结构,避免摄入高脂肪、高蛋白、刺激性食物,特别是要少吃煎、炸类食品,尽量减少肠道内“二级胆酸”致癌物的产生。为有效防止便秘,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莱、水果,同时多喝水。并且还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密切跟踪随访,以便在发现大肠癌“蛛丝马迹”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高凤岩教授提醒说:患有胆病的人,应按照胆汁病诊治方案系统地调整胆汁内环境、恢复胆囊的功能、改善胆汁质量,让正常的胆汁代谢遏制胆囊炎、胆囊息肉发起的“挑战”。

东方胆病研究所街号

保胆-;-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疗白癜风最新最佳最好的方法
治疗白癜风外用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zyzz/10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