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最应该知道的一条生理知识是什么
桃子笔记|PeaCHSaYS情趣世界复兴计划我们的征途是——「复兴情趣世界」,集合全宇宙最独立又最柔软,最朋克又最诗意,最觉醒又最精怪的人类。前两天,“戚薇太敢说了”上了热搜——这位姐真的太敢了,一语道破广大妹子心声她的老公李承铉说想体验大姨妈还是让人蛮意外的,毕竟就像戚薇说的,不是很好的感觉。很多男生对女性的生理期尤其是痛经感到很费解。他们有限的大脑无法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神秘力量让前一天还活蹦乱跳的女票第二天宛如绝症晚期。其实,不只是男生,很多妹子自己都不了解痛经背后的“神秘力量”。——“你觉得为什么会痛经?”——“因为“宫寒”吧,也可能是因为我吃凉东西了,希望求爱求抱抱呢。”——“痛经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喝生姜红糖水,用热水袋、暖宝宝啊。”这些在很多姑娘心中笃信的痛经成因和缓解方法究竟靠不靠谱?这一期,桃子再次邀请到老朋友丢妈小蜗,用最通俗的语言和科学的视角带你扫清关于痛经的诸多误区,以及告诉你怎样才能最有效地缓解它。So,姑娘们,请除了自己阅读以外,还可收藏打印,下次糊在那个在你痛得死去活来时只会说“多喝热水”的男票脸上
那究竟什么是痛经呢?
痛经,是月经期出现的子宫痉挛性疼痛,可伴腰酸、下腹坠痛等其他不适,严重的时候会影响生活和工作。我至今清晰地记得人生为数不多的几次痛经阴影,站着坐着躺着趴着无论换什么姿势都无法缓解,最后疼到蜷缩在床上打滚。而好多姑娘,每个月都要经历一次这样痛苦的折磨。痛经的发生率超过30%,其中严重影响生活的约占10%。有不少妹子会把痛经的腹痛看成是“我就是这么个体质”“这就是我的命吧”。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痛经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啥毛病没有),它不是一个真正的“病”,的确只是症状而已,发生率占所有痛经的90%以上,也就是说大多数痛经姑娘都属于这一种,原发性痛常在初潮后1-2年发生。而继发性痛经,通常是器质性盆腔疾病的后果(也就是说身体可能出问题了,从而引发痛经),一般是初潮数年后发生,可以找到明确的疾病诊断,常见的原因有盆腔炎症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为什么会出现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往往在来月经的第一天最剧烈,持续2-3天后缓解。这种痉挛的抽疼,可以放射至腰骶部(腰上尾巴骨附近)和大腿内侧,严重的时候,还会恶心、呕吐、腹泻、头昏、乏力、脸色苍白、出冷汗等。那是不是因为小时候冷饮吃多了,或者是你妈常诟病的大秋天不穿袜子露脚踝冻的,导致寒湿体质,体内宫寒,从而发生痛经呢?NO!NO!NO!
现代研究早已表明,原发性痛经主要和前列腺素类因子分泌增多有关。这个前列腺素在准妈妈们分娩宫缩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会引起子宫痉挛收缩,引发疼痛。前列腺素是痛经的主要元凶,它也可以经过血液跑到胃肠道、泌尿道、血管壁,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等其他的症状。纳尼?我们姑娘们怎么会有“前列腺素”?冷静,这种物质只是因为最初是在精液里发现的,研究者以为是前列腺产生的,所以就这么命名了。后来的研究逐渐发现,其实有很多组织都可以产生前列腺素,包括女性体内的子宫内膜组织。继发性痛经是怎么回事?上次我在讲盆腔炎的时候提到过,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腹膜炎等,除了可观察到的分泌物异常和瘙痒等症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腹痛,但炎症导致的腹痛多为持续性的,且在性生活后和经期加重,这一点与原发性痛经的表现有所差别。除了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也是引起继发性痛经的常见诱因。诱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官方定义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翻译成白话就是,子宫内膜长到了不该长到的地方啦。子宫内膜长在宫腔壁上,受卵巢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而脱落,我们的大姨妈里面,主要就是脱落的子宫内膜。当子宫内膜没有老老实实只待在子宫里,跑到其他部位,就变成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神通广大,可以去任何地方,肚脐、膀胱、肾、输尿管,甚至呼吸道等等(临床上真的有极个别的患者周期性的咯血,后来发现子宫内膜异位到了呼吸道,也随着月经周期生长脱落...)但子宫内膜异位最常见的地方是,卵巢。有一种卵巢囊肿叫做“巧克力囊肿”,听起来很可爱是吧,但实际是咋回事呢?刚才提到,子宫内膜受激素影响,会周期性脱落,那即使没长在子宫里,它也会受到月经周期雌孕激素波动的影响,每来一次月经,就长一点,但!没有阴道这个出口哇!只能憋着,越憋越多,越憋越大,这些陈旧性的出血,浓浓的、憋在一起,久而久之,就像浓稠黏腻的热可可一样...所以俗称巧克力囊肿,学名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严重吗?可大可小,常见症状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啪啪啪痛、月经异常、急性腹痛(囊肿憋破了)、甚至不孕等。但其实大约25%的患者是没有症状的。诱因:子宫腺肌症如果子宫内膜侵入到子宫肌层去了,同样会面临脱落不出来的问题,但,因为是憋在肌肉之间,想象一下,如果严重的话会很疼。子宫腺肌病病因至今不明,过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但近些年呈逐渐年轻化趋势,病因目前认为和妊娠、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过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有一定关系。部分有子宫腺肌症的患者,会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一半患者会合并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类似,并不是所有的子宫腺肌症患者都有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痛经等。面对痛经,我们该怎么办?我可以给大家两个建议:1.去医院2.医院都看点啥?如果有痛经,特别是常年累月受折磨的妹子,医院看医生,做相关检查,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身体是自己的,必须自己为自己负责。就医主要是为了排除继发性痛经,排除器质性病变(也就是看看是不是身体出了啥毛病才导致的痛经),至医院检查,别去什么**医院医院和诊所,被割韭菜不说,还会被无良医生吓唬,做完全没必要的检查,甚至造成身体伤害。对于痛经的检查,医生通常的检查方式是常规妇科检查,通过白带和分泌物检查,TCT检测,妇科B超等方法进行判断。其中B超是最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如果超声也吃不准,医生可能会考虑做核磁共振(MRI)检查。如果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倾向,医生可能会抽血做一下CA检查,这个指标多数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最后的确诊,是需要做病理的,也就是取一些组织进行化验,这个结果要等几天才来出来。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除了根治手术(比如卵巢整体拿掉),目前并没有可以根治的方法,无论是药物治疗或保守性手术都有很高复发率。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症状、体征、病变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等进行个体化治疗。所以,有不舒服,先看医生,通过检查明确病因,有炎症就对症治疗,有异位就遵医嘱。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第二种方法——积极地顺从,尽量让自己过的舒服一些。怎样积极地顺从?面对痛经之痛,除非你说“我觉得我能扛住”,都是可以尝试一些方法来缓解这种痛苦的。尤其是我们前面讲到,90%的妹子都是原发性痛经,也就是说啥毛病没有,就是痛。这种情况下,任由疼痛每个月折磨自己,是不是太变态了?咱们的生姜红糖水和热水袋来啦。经历过痛经的姑娘,基本都试过。至于是否有效,用过的人才有发言权。虽然西医无法解释,但确实有些人亲测有效。但是——别忘了,红糖,是甘蔗熬出来的,95%的成分是蔗糖。喝多了,除了长胖还可能高血糖…还是说点更科学和靠谱的缓解方法吧!首先,生孩子是个不错的方法,对于就医确诊有子宫腺肌症的姑娘,建议早一点要孩子,(所以那些用“生个孩子就好了”来安慰痛经姑娘的阿姨们并没有完全在骗人哦),因为这样至少有9个月没有大姨妈,如果母乳喂养时间久点,还能再轻松个一年半载,让异位的子宫内膜“饿死”的更彻底一点。而且,由于怀孕后宫颈被撑开过,特别是顺产的,未来在恢复月经以后,经血更容易流出,痛经缓解或完全消失也是常有的。另外,从西医的角度,也是有药物可以缓解痛经的。很多妹子宁可硬抗,也不吃药,但其实呢,并不是像大家认为的那样“是药三分毒”。比如止痛药和口服避孕药。前面说过,原发性痛经跟前列腺素有关,那么如果有办法减少前列腺激素的生成,痛经就能得到缓解,表面看是治标,实则是在治本。止痛药,首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它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产生镇痛效果。这是一类非常常见的非处方药(OTC),也就是说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可以直接药房购买按照说明书服用即可。比如芬必得(主要成分:布洛芬),泰诺林(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两种药是孕妇和baby都可以安全服用的止痛药,除了治疗感冒发烧,也可以用来缓解痛经哦~一般只是痛的那几天吃一下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胃溃疡、胃出血的人慎用,这类药物对部分人群可能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如果担心的话,也有肛门用的栓剂。通过使用正确的止痛药,80%的痛经可以得到缓解。关于口服避孕药,在丢妈之前的科普文里提到过,科学服用避孕药可以改善痛经、调节月经周期、降低盆腔炎发病率、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甚至祛痘美颜。很多姑娘第一次吃避孕药,不是因为要避孕,而是因为痛经被医生开了处方。通过使用正确的避孕药,90%的痛经可以得到缓解。-部分国内常见的短效避孕药-
关于痛经的话题,这次就聊到这里。希望有过痛经困扰的姑娘,能更深入的了解痛经这件事以及学会科学应对,不要盲目喝姜糖水以及乱服中药。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先生们,以后女票痛经了,不要只会说多喝开水,而是医院看看,除了送温暖也要会送药。最后,送大家一个治痛经的偏方——拿走,不谢昂!PeaCHSaYS出品桃子笔记—你可能错过的近期推文—
—订阅「桃子笔记」,复兴情趣世界——桃子的店「桃桃优选」,有范儿的姑娘都逛这里—桃子笔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zyzz/12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女人那里长了小疙瘩,可能是什么病
- 下一篇文章: 肛肠科普排便困难量少排不净,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