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酷似胆囊癌
北京看皮肤科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是一种以胆囊慢性炎症为基础,伴胆囊肉芽肿、重度增生纤维化及泡沫样组织细胞为特征的炎性病变,发病率低,以中老年人多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术前极易误诊为胆囊癌(GBC)。但两者的治疗方法与预后截然不同。发病机制未明,一般认为是由于胆囊结石、结石嵌顿、胆泥淤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罗一阿氏窦破裂,溢入到胆囊壁内的胆汁产生胆固醇和脂质诱发组织细胞增生,并吞噬胆固醇形成泡沫细胞,同时还伴随纤维组织的增生,形成具有特征性的黄色肉芽肿性病变,溢入胆囊壁内的胆汁造成炎性刺激使胆囊壁弥漫增厚。
超声表现:常合并胆囊结石,与胆囊癌一样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少部分可局限性增厚),但XGC病变发生于胆囊壁内,黏膜大部分完整(胆囊炎急性发作伴糜烂、坏死、穿孔时黏膜线回声不完整),胆囊壁内见低回声结节或低回声带,CDFI:血流不丰富(部分可丰富);一般无腹腔淋巴结肿大。超声造影多数表现为“快进慢退”,部分也可表现为“快退”易误诊为胆囊癌,超声造影可更加清晰显示光整的胆囊黏膜面(与胆泥区分开来)及完整的胆囊轮廓(与胆囊癌鉴别)。
鉴别诊断:胆囊癌:胆囊癌更多表现为局限性增厚,少数弥漫性增厚,来源于胆囊上皮,黏膜线被破坏,黏膜线回声不完整,CDFI:血流丰富;可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快进快退”,且达峰值时呈不均匀高增强,消退时低于周围肝实质,与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特点相似。
女67岁,左图:胆囊萎缩,壁弥漫性增厚,黏膜及浆膜显示完整,无腹腔淋巴结肿大。
既往曾经急性胆囊炎发作(右图)。术后病理证实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男63岁,左图:胆囊萎缩伴结石,壁弥漫性增厚,黏膜及浆膜显示完整,无腹腔淋巴结肿大。
既往曾经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发作(右图)。术后病理证实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女70岁,左图:胆囊结石,壁弥漫性增厚,黏膜及浆膜显示不清,与胆囊癌非常相似,超声造影显示增强较肝脏稍慢,与肝脏增强强度相似,虽然快速退出,但是显示部分黏膜光整、胆囊轮廓清晰,未见肝脏侵犯,与胆囊癌不同。术后病理证实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图像由鄞州三院超声科任卫平主任提供)
参考文献:
吴丽足,林礼务,薛恩生,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9(8):-.
洪运虎,王桂林,劳海燕,等.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J].中国超声医学杂,,34(8):-.
欢迎阅读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zyzz/13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ASCO之胆道癌治疗最新进展数据,摆脱无
- 下一篇文章: 艾灸治疗胆囊息肉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