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还提醒
会议透露,目前中国的胆结石的发病率已达4%至7%,而在上海,胆结石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0%左右
在上海,目前胆结石的发病率大约为10%其中,特别是40岁以上的女性相比男性,患胆道疾病的比例更为突出,由于这个年纪以后的女性往往肥胖人群增多,其中也可能包括雌激素等原因
胆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易“癌变”
“中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还提醒,对于预防胆道疾病,要坚持平时随访对于没有症状的胆结石,即每三个月或半年做一次b超,看看结石有没有从一颗变成几颗、有没有增大、胆囊壁有没有增厚等此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不暴饮暴食,过分油腻的饮食还可能刺激胆囊收缩
偏爱高脂肪摄入,经常不定时用餐,特别是早上不吃早饭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现代胆道疾病发病率胆囊癌转移能活多久不断上升昨天,2010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在沪举行在胆囊癌患者中,大约70%至80%都会合并胆结石专家提醒,预防胆道疾病,要坚持平时随访
晚报记者许沁报道
预防胆道疾病要坚持平时随访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胆囊疾病有明显的增多趋势!上海胆道疾病会诊中心副主任、仁济医院普外科专家王坚教授分析说,虽然胆道疾病的成因很复杂,但目前医学界比较公认的高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吃早饭,不定时吃饭,以致胆囊长时间不收缩;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营养过剩,经常是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饮食;此外,还包括糖尿病,以及门脉高压等疾病所引发的相关并发症
据了解,多数胆囊癌患者发病时超过50岁,且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3至4倍直径大于3厘米的胆结石易于癌变,且早期并无特异症胆囊癌晚期肝转移状,要引起重视
生活方式改变导致胆囊疾病增多
得了胆结石,索性就开刀切除胆囊的“无胆英雄”越来越多对于胆囊切除,专家强调说,其实,胆囊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器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董家鸿教授说,“并不是100%的人都要失去他们的胆囊,我们希望看到哪些情况是可以带结石生存的,哪些是可以保胆取石的”医生在临床中发现,有些人的胆结石一辈子只有一颗,有些却在不断生长;有些人的胆结石毫不影响生活,有些人却痛苦不堪医生只有拿到临床证据,才可能制定出全国统一的治疗标准本次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名专家期待制定良性胆囊疾病的诊疗指南,将计划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胆道疾病临床调研,通过比对胆囊癌晚期能治好吗各种治疗效果的优劣,寻找出良性胆囊疾病的治疗优化方案
70%至80%的胆囊癌患者是胆结石患者,而胆结石可能正是其重要的致癌因素之一王坚教授分析说,一些市民可能认为,无症状的胆结石无须治疗但事实上,一些无症状的胆结石患者并不会感到疼痛,也不会感到身体不适,更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任何影响但这种“安静的结石”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没有爆发,有些甚至终身都不会爆发,但一样会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此外,还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也无须关注但事实上,直径超过1厘米的单个病变、年龄超过50岁、息肉逐渐增大、合并胆结石的胆囊息肉,可视为胆囊癌的危险因素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牛皮癣北京可以治疗白癜风麽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hbyx/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 下一篇文章: 【典型案例二】过度放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