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一卡通走遍上海图书馆



手持“一卡通” 走遍上海图书馆

几十年来,上海各图书馆体制分割,互不相干,如今,共有19个区县的21家公共图书馆、9家大学图书馆和两家专业图书馆加入了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

上海杨浦区图书馆是两年前为加入“中心图书馆”而翻新的,一楼是电子阅览室,二楼是敞开式外借书库和书报期刊阅览室,5台检索电脑1溜排开。“书是在这里借的吗?”访问1名正在还书的青年。“不,我上班在虹口,家在杨浦,常在虹口区图书馆借书,到这里就近还书。”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还书方便,我们借出去的书比过去明显多了,来馆浏览的读者也增加了1倍。”成立“中心图书馆”后,一张借书证可以通行全市21家区县公共图书馆,可供借阅的书成百上千万册,借书证因此被称为图书“一卡通”。区图书馆成为上海图书馆的分馆后,不但方便读者,本来馆藏不够丰富的区级图书馆因此增加了藏书量,区级馆的加盟也给总馆增加了生机和活力。在上海图书馆借阅室,负责人指着几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排放置最新图书的书架对说:“过去每个月上5000本新书,由于流通慢,常常要先撤下一批书,新书才能上架。实行‘一卡通’后,你看,新书刚刚上架,书架就空了。新书都流到各分馆去了。”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说:“上图将大批图书下放到区县分馆,每一个分馆成立时,都有几万册的图书集散至分馆。每个月上图购买的新书,也会在异地借还中流向分馆。图书流向分馆,既贴近了读者,提高了分馆图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又使上图减轻了图书借阅的压力。分馆延伸了总馆的服务,成为总馆的‘外借窗口’。”上海图书馆建立分馆的优越性,还体现在书刊数据库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共建同享上。清华同方的全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由总馆牵头联合采购,在总馆购买的基础上每一个分馆都以优惠的价格具有这个数据库。现在,读者在任何一个馆都可以查阅全国4000多种社会科学类期刊、200余种报纸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和上千种电子图书、200多种的电子报纸和各种上资源。2001年9月,上海交大图书馆加入中心馆,首创国内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合的先例。2002年7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建生命科学图书馆,首创了地方图书馆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在理事会体制下馆长负责制合作的新模式。长期以来,科学院图书资金短缺,只有600万元,不能满足科研人员学习研究的需要。两馆合建分馆,能够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和图书资金。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成立,为上海专业文献资源共建同享协作的建立也打开了通道。由上海图书馆接一条光缆到上海交大图书馆,另外一条到生命科学图书馆,再由交大和生科馆连接到上海各大学图书馆和各科研单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位图书馆,由此建立了全市文献资源的络平台,实现了络环境下书刊联合采购、联合编目、书目数据实时传送。在这个平台上,只要打入文献提名,屏幕上就会出现所有参加单位的文献数据,读者可以就近获得文献提供或复印外文书刊,进行馆际互借。团体采购数据库资源,共建同享络数字资源,是中心馆带给各分馆的又一件礼物。交大图书馆馆长陈兆能告知,购买电子文献价格很高,一家单位常常买不下来。成立中心馆后,由总馆牵头,联合采购。每一个分馆只出少许资金,就可以看到全球主要图书馆的4000多种图书。交大的老师在办公室里,就可通过电脑浏览世界各地图书馆的藏书。2003年11月,上海杉达学院图书馆的加盟,开民办高校图书馆加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之先河。作为分馆,除享有其他高校的一切权利、义务外,该校图书馆还作为汽车图书馆的一个服务点,定期取得更新的中文图书,为学校周边社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缪国琴说,下一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将延伸到街镇社区,增强对普通市民的服务。到2005年,全市图书馆用于公共服务的电脑由1500台增加到3000台,到达发达国家每5000人具有1台用于信息检索电脑的目标。来自:《人民》(2004年01月07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hhu.com/zyzz/559.html